今年高考第一次模擬考試——2015屆高中畢業班市質量檢查考試成績已揭曉。“理科:數、理、化偏難;文科:數學與地理偏難。”昨日,泉州市教育局教科所召開質檢反饋會時,有關專家點評了全市考試情況,估算市質檢本科參考分數線,并分析考生各學科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第二輪復習建議。
數理化和地理偏難
參照去年高考成績、泉州市本科上線率和今年市質檢人數、招生新情況等,市教科所的專家綜合估算市質檢本科參考分數線:文史類本一參考線500分,本二370分;理工類本一參考線440分,本二320分。專家表示,由于沒有采用統一的網上閱卷和今年高考參考人數的變化,估算的本科分數線只是一個參考,現在離高考還有一段時間,考生的成績還有提升空間。
據悉,今年參加市質檢人數為30597人。其中文史類11924人,理工類18673人。按照考試情況看,文史類650分以上有1人,600分以上共70人;理工類670分以上4人,650分以上共19人,600分以上共296人。文史類總分平均分為392.97分,理工類總分平均分為385.56分。市教育局教科所高中教研室主任姚承佳在點評高中畢業班市質檢總體情況中認為,理科數、理、化偏難;文科數學與地理偏難。
考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
姚承佳說,此次市質檢試卷延續省卷命題風格,適度關注與全國試卷的接軌;尊重省情特點,致力教學導向。全面考查學科基礎,突出學科能力要求,重視學科思想方法。實驗學科強調關注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重點考查主干知識,注重板塊交匯綜合。
從考試情況看,考生答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待增強,包括基本概念的清晰度,書面表達的規范性,運算求解的準確性;閱讀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部分考生不能較好地提取和運用信息,圖表、數據處理能力較弱,思維不夠全面、靈活;新情景中的知識遷移運用、實驗學科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存在問題;學科素養與創新意識有待提升。
反思發現分數增長點
如何更好地發揮市質檢的檢測、診斷、導向、指導作用,提高高考第二輪復習的實效?市教育局教科所專家建議,針對檢測結果,調整教學計劃;防止被試卷“綁架”,保證專題復習時間。
專家建議,落實考試說明要求,做好“兩卷”比較,依據考試說明的要求總攬教材全局、駕馭總結綜合各類知識,建構知識結構系統。對考試說明參考樣卷的考試形式、內容、題型、分數比例以及考試說明中的基本題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進行認真分析。通過比對福建卷與全國卷,獲得對命題改革方向的啟發。
優化專題復習,強化主干地位。通過試卷與作業,提取答題信息,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反思教學問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發現分數增長點,設計班本小專題。
優化解題教學,重視教師對規范表達的示范,閱讀理解的指導;落實教學常規,強化目標意識;做好心理調適,優化應試策略;加強平時的考后反思,積淀考試經驗,調適應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