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日漫當道的年代中,說起國產動漫,估計談論者的興趣要少掉一半,再說起是弘揚主旋律的國漫,估計人都要走光了。
如今,在許多國產動漫的制作中,只要保證路線正確,劇情上有意無意都在避開“主旋律”這個區域。因為制作商知道,觀眾不喜歡教科書一樣的動漫。有人認為,弘揚主旋律和動漫這個題材實在水火不容。
“逆光飛行”給這種說法狠狠回了一個耳光。
由國內軍迷網友“逆光飛行”創作的《那年那兔那些事》第二季于近日開播后,迅速登上了B站動漫熱搜榜的前十,在國產漫畫中更是排到了第一。這部國漫是一部徹頭徹尾科普歷史和弘揚主旋律的動漫,但是卻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全劇講述了一群兔子和其他生物們在藍星上發生的故事。以兔子為主線,故事從兔子家——古代種花家的興衰講起,到兔子們打敗禿子,創立祖國,到和鷹醬斗爭、毛熊對抗,再到后來歷經磨難正在騰飛崛起等一系列事件。
并且這些都是有指代的。
種花家取“中華”諧音,代表了中華民族,禿子是種花家曾經的大當家,代指國民黨。至于鷹醬,毛熊都是美國和蘇聯的具象化。
故事從鴉片戰爭開始。那年繁榮昌盛的種花家遭到了各路人馬的瓜分,一向不和的兔子和禿子終于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并約定了輪流當種花家的當家,可是禿子卻背信棄義還打了兔子。兔子于是發誓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吃得飽穿的暖不被人看不起的種花家。這樣,一場浩浩蕩蕩的種花家復興運動就開始了。
《那年那兔那些事》就是以這種呆萌動物的形象作為媒介,用動漫的形式詮釋了近代中國史和世界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不像生硬說教的畫風,《那年那兔那些事》還往往會在最后引發觀眾的共鳴,情感豐富者說不定還會為這部動漫獻上自己的眼淚。
滿屏的彈幕似乎都標示著,人們在動漫里和兔子們一起步入中國夢。
這樣的情感共鳴,“兔子”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一部好的動漫沒有內容,無論畫風多精致,配樂多切合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用說感動觀眾了。主旋律這東西有它的特殊性,似乎高高在上的紅頭文件很難讓人從心底產生共鳴。但這些“兔子”把這種價值從高處拉了下來。
人們感動兔子們為了種花家而做出的犧牲,但實際上,人們感動的是兔子身后所代表的老一輩人的付出。我們常常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老一輩的人們究竟是靠什么支撐著他們在冰天雪地中耐著苦寒也要和敵人斗爭到底?又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在漫天風沙里打夯修路?是他們的信仰,那是一種想讓自己和整個國家過上好日子的精神。放到現在,我們管它叫“中國夢”。
這就是感人的因素,作為全劇故事的核心在一個又一個兔子的身上表現出來,構成內容。又恰巧其內容的深刻,避免了淪入低幼化的境地。
有了這個,再說如何表現。
一定不要說教!一定不要說教!一定不要說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無數的國產動漫都是死在這條路上。比如某羊與某狼,某熊,還有神劇《雷鋒的故事》,它們在宣揚正能量時總喜歡用課堂上老師給小孩講課的心理,在如今觀眾飽覽各種日本動漫,好萊塢動畫電影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很容易讓稍微成熟一點的人產生排斥心理。
所以“逆光飛行”就格外細心。他收起了國漫忽悠人的那一套,轉而用更加細致和真誠的態度去面對這部動漫。看過的人很容易發現其借鑒了日美動畫的風格,比如日本動漫的細膩和幽默,美國動漫中英雄主題。作者塑造了一些并不完美的英雄形象,兔子有輝煌的時刻,也有爭吵,失落的困境,但他們永遠有對國家的堅持。面對鷹醬的嘲諷,他們埋頭苦干,心里或許想,“即使這樣弱小的我,也想要用盡一切力量去守護國家啊。”
值得一提的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在片尾曲的時候,會用文字配合歷史照片的方式回顧這一集的歷史事件。呆萌的兔子放在嚴肅的黑白照片下卻讓人感受不到絲毫的違和感,反倒是看到這樣一只只幼小的兔子,用自己的堅持撐起一個龐大的種花家,心生敬意與感動
《那年那兔那些事》將政治歷史書上生硬的內容變成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淚目的7分鐘,用一個如此親近的方式喚起每個人心中的愛國熱情,在不經意間將主旋律弘揚到哪怕是像b站這樣的地方。看著兔子頭戴軍帽,胸前印著紅星,肅然起敬而又自豪: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