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面向未來的世界遺產教育”主題邊會在福州召開。本次會議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探討如何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理念知識走進課堂、走進社會,培養新一代世界遺產的保護者。
高層對話
發揮青年
在遺產保護中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使世界遺產事業面臨特殊的復雜挑戰和不確定因素,因此青年和教育議題受到格外關注。現場,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有關國際機構、各國教育部等專家代表分別就本次會議的主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巴基斯坦聯邦教育專業培訓和國家遺產部部長沙夫卡·馬哈茂德認為,當下世界遺產保護面臨很多挑戰,要讓年輕人看到世界遺產保護的價值,讓他們愿意參與,發揮年輕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一同守護人類寶貴的遺產。
納米比亞教育部副部長法斯卡納·N·卡利說,世界遺產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人手里,要讓年輕人在未來有能力擔任起領導者的重任,幫助國家達成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目標,更好地服務于可持續發展。
會議主辦方表示,青年是遺產的未來,本次大會格外重視青年和教育議題,為各方共同謀劃全球世界遺產教育的未來藍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國際交流平臺,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后作用,對于各方就面向未來的世界遺產教育達成新的重要共識,攜手推動世界遺產教育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點擊
分享全球案例
推動合作與交流
在國際案例分享環節,有關專家介紹了全球世界遺產教育的最新實踐案例與主要經驗。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者涌入遺產教育領域,推動了遺產教育內容和手段的更迭,突破了現有模式的邊界。同時,一些列跨界合作創新模式的涌現,一場系統性的變革即將開啟。”現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李昕分享了從全球五大洲遴選出的10個國際優秀推薦案例,并從中歸納出未來世界遺產教育所具備的特質。
其中,李昕介紹了法國北加萊海峽采礦盆地的價值重現案例。“經過幾個世紀的開采,廢棄的礦井使法國北部加萊海峽一度成為法國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李昕介紹,然而這一切正隨著當地人的努力得到改變,在專業團隊的精心組織下,當地居民通過創意遺產活動,一起創寫“丑小礦”的故事,重現“丑小礦”的舞臺,采用創意的社區參與方式,不停挖掘采礦工業的新價值。
福州經驗
推動文化遺產教育
進校園進課堂
教育與遺產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遺產保護事業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特別關注。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福州在遺產教育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良好成效。
全市注重鼓濃教育宣傳氛圍,通過舉辦世界遺產知識講座、攝影展、民俗活動展演等,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活起來”;注重構建教育教學體系,在全市82所非遺傳承示范中小學,推廣閩劇、福州評話等28項傳承活動,每年吸引約18萬人次學生參與;注重打造研學實踐平臺,目前,全市共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40家,推出“把古厝記憶帶回家”等系列研學課程和主題研學活動。
下一步,福州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賀信精神,以這次世界遺產大會為契機,全力推動世界遺產教育進校園、進課堂,加快打造一批先行示范基地;秉承船政學堂的辦學理念,推進與同濟大學合作辦學,加快構建職業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努力培育更多世界遺產傳承人;用好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等資源,拓展研學空間,搭建文化交流互鑒平臺,努力提升福州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世界遺產教育提供更多實踐案例和福州經驗。(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