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云是一名退伍軍人,自退伍后,便在烏蘭再格森鄉烏蘭再格森村種植果樹,發展林果產業,現已有十多年種植果園的經驗,種植面積達50多畝。
7月30日,在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的“又一村”采摘園內,老板李平云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與工人們一起采摘并裝箱運往各大商超,看著樹上色澤紅潤的杏子,李平云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我這園子里有杏子、桃子、藍莓等十幾個水果品種,主要運往縣城各大商超銷售,保障居民的日常需求。”李平云笑著說。
退伍軍人瞄準林果業
李平云是一名退伍軍人,自退伍后,便在烏蘭再格森鄉烏蘭再格森村種植果樹,發展林果產業,現已有十多年種植果園的經驗,種植面積達50多畝。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力度逐漸加大,鄉里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打造集采摘、游樂為一體的田園經濟,李平云也搭上“全域旅游”的致富快車,將自己的果園改造成“又一村”采摘園,年收入也由原來的三四萬元增長為現如今的十多萬元。
鄉干部邀請專業的技術人才提供林果種植培訓,積極開展市場調查,引進新品種,堅持生態種植,以確保果蔬無污染、零農藥,顆粒飽滿、綠色健康,李平云靠著林果產業走上了致富路,現在園內有朱砂紅桃子、蟠桃、水蜜桃、豐園紅杏、小白杏等多個品種,樹上的果子都掛滿了枝頭。
帶著村民走上致富路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李平云在林果產業發展中,一方面“又一村”采摘園方便外來游客和縣城居民觀光、采摘新鮮的水果、蔬菜在工作生活之余充分享受田間生活;另一方面成熟的果子需要采摘、打包銷售往各大商超,李平云就吸納周邊村民優先就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烏蘭再格森村村民陳保良就是李平云雇傭的長期工,冬季修剪樹枝,夏季到了采摘豐收季,陳寶良每天采摘、裝箱、運輸,忙得不亦樂乎。“我以前工作不穩定,收入少,現在長期在園內干活,一年能掙四五萬元,家庭收入提高了,極大的改變了我家的生活質量。”陳保良高興地說。
烏蘭再格森村村民村民張桂花說:“我現在一天能掙150元左右,這里離家近,還可以照顧孩子,如果到到外面打工,顧不了家里,這樣的生活我還是很滿意的。”每到采摘豐收季,李平云就吸納像張桂花這 樣的臨時工到采摘園務工,提供穩定的工作,增加大家的經濟收入。
李平云因有多年的種植經驗,還指導鄰村烏圖阿熱勒村的果樹管理,對修剪、整形、授粉疏果、套袋、病蟲防治等方面傳授自己的經驗。同時,烏蘭再格森鄉政府積極開展一系列的專項技術培訓,通過科技推廣,使群眾充分掌握優質林果生產的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林果的種植效益,每到果蔬采摘成熟季,商家們都會絡繹不絕地前來收購,并推廣花園式采摘園這一特色產業,真正讓林果產業成為了當地農牧民群眾的“致富果”。
近年來,博湖縣以全域旅游發展為契機,不斷完善旅游新業態,同時積極探索農旅結合發展模式,圍繞“旅游+農業”,拓展特色農業和現代生態觀光農業,發展以果蔬采摘為引領的林業產業,精心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景”的田園休閑體驗旅游產品,形成了以旅游觀光采摘為主的“采摘經濟”,念活了一本集體經濟火、鄉村旅游熱的“致富增收經”,真正讓鄉村旅游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產業,吃上旅游飯、掙上旅游錢,提高農牧業產業鏈高收益,增加農牧民群眾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