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惠民生:讓數據多跑路,讓民眾少跑腿
中新社杭州1月5日電 “來辦理二手房過戶手續,沒想到一次就能辦好全部業務”。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居民劉亞不敢相信。他記得,以前至少要跑建設局、地稅局、國土資源局三個部門八個窗口。
資料圖:房屋登記發證大廳外排隊領號準備辦理過戶手續的市民。中新社發 韓海丹 攝
為了方便民眾企業辦事,浙江省將“最多跑一次”改革列入了2017年的重點工作,即從群眾、企業到政府辦事,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時,最多跑一次。
以浙江省諸暨市行政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設立了“包廂”式的不動產交易室,來自建設、地稅、國土三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同時對同一登記申請事項開展工作。“9點41分把材料送進了辦理室,10點27分就可以拿證,速度太快了。”在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綜合窗口前,田鋮陽拿到印著自己名字的不動產權證,頗感興奮。
記者了解到,這種“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已在浙江全省推開。該省市縣行政服務中心的“投資項目”“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等領域綜合窗口,都已設立并運行,群眾、企業辦事無需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奔波。
基層服務窗口辦事流程全面“瘦身”的背后,是頂層設計逐漸清晰與優化。
浙江省工商系統于201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營業執照成為企業惟一身份證;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通過推行一證受理等舉措,壓縮業務流程環節達到59.9%。
“最多跑一次”改革被群眾和企業頻頻“點贊”。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的一次抽查顯示,“最多跑一次”事項的特定服務對象滿意、比較滿意的比例達86.9%。另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省級梳理辦事事項797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773項,實現比例達到96.99%,提前實現在年底覆蓋80%事項的目標。
實現這一目標的底氣何在?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文峰說:“浙江依托發達的互聯網技術,推進數據資源共享,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
作為信息經濟大省的浙江給出了答案。在推進“最多跑一次”過程中,該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設,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2017年5月1日,《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以大數據為抓手,浙江力求建成服務社會的“云政府”。目前,浙江59個省級部門,3700多種公共數據已實現共享。
以下放權力、優化服務為目的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折射出浙江政府執政理念的轉變。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曾表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內涵就是以群眾感受為標準倒逼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努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省份。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金雪軍指出,“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減少審批事項、優化重組審批過程,推動政府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不僅是浙江,簡政放權已成為中國各地的高頻詞。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此后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了會計法等11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擬通過修改法律取消部分行政審批事項、職業資格事項、優化審批流程,進一步依法推進簡政放權。
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實際舉措,轉變政府職能,中國已在路上。(完)(胡哲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