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
豬齒魚使用工具,魚的智力要重新定義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孕育了多種多樣的物種,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動物們竭盡所能,力求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攝制組一直在尋找能體現這一點的故事,研究員約蘭德·波西格讀過一篇介紹豬齒魚使用工具在競爭中力拔頭籌的論文。
可是,當時攝制組并不清楚有多少魚能做出這種非凡行為,也不知道該在哪里或者如何拍攝。約蘭德與住在大堡礁蜥蜴島上的亞歷山大·威爾博士取得聯系,并請求他幫忙尋找這些豬齒魚,看看它們是否表現出類似行為。果不其然,他在多次潛水之后最終發現,有些豬齒魚使用石頭作為砧板來敲開蚌殼,特別是有一條魚會不斷返回特定的硬珊瑚。它用嘴叼起蛤蜊,然后游回珊瑚,開始用力重擊。珊瑚的作用其實就相當于一個鐵砧,它把珊瑚作為工具來敲開蛤蜊,然后吃里面的肉。它每次都會撞擊珊瑚礁的特定位置。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攝制組花費100多個小時到水中拍攝這種小魚,并掌握了它的日常活動路線。“我們都很喜歡這只豬齒魚,給它取名珀西。有時,它會向沙子吹氣尋找蛤蜊,有時會搶奪其它魚的獵物,不過它總是直接游回我們所說的它的城堡。”《一個海洋》一集的助理制片人雷切爾·巴特勒介紹,在《藍色星球2》拍攝之前,還從未有人在大堡礁拍到過魚類使用工具的情況。目前已知的只是2011年有過這一行為的相關科學記錄,就連在蜥蜴島長期生活的亞歷山大·威爾博士也從未見過這一現象。“珊瑚礁中生活著許多魚類,它們每天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所以如此不可思議的行為居然被長期忽視,也許根本不足為奇。”
執著
群鯨圍獵,攝制組必須要向大自然尋求線索
“大自然派出海鷗擔任信使。”當埃里克·坎通納提到海鷗會跟在拖網漁船后面尋找魚時,許多人還笑話他,不過他的說法是有理論基礎的。如果漁船的拖網里面有鯡魚時,海鷗確實會跟在后面,所以鯡魚會引來虎鯨,然后是座頭鯨。兩年來,制片人喬納森·史密斯也曾根據此理論跟蹤鯡魚群,以及虎鯨和座頭鯨的行動。他曾經借助循環呼吸器(一種美國前軍事潛水器材,在它的幫助下,拍攝人員的潛水從45分鐘延長到了3個小時),潛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也曾經跟蹤鯡魚從北極的開闊海域進入峽灣,可是當時攝制組沒能明白鯡魚群早在一年前已經離開,隨之離開的還有鯨魚。
這回拍攝將是史密斯最后的機會。攝制組駐扎在北極圈內偏遠荒涼的溫格索亞島,那時正值11月,太陽升起的時間每天都會晚20分鐘,白晝短得要命。攝制組一路向北駛入開闊海域時,史密斯已經和許多聯絡人取得聯系,其中包括挪威虎鯨調查部門的科學家、漁民和向導,他們早已各自乘船出發了。攝像師特德·吉福德也配備了輔助工具,在陀螺穩定臂上放置了1000毫米長鏡頭,這樣在幾公里外就能觀察到聚集的海鷗。他還負責掌管航拍攝像機,就算船體劇烈晃動,鏡頭仍舊會保持穩定,而且能夠慢速拍攝。全世界共有5到10臺這樣的航拍攝像機,它們最初是為美國軍方設計的,如果沒有特別安全許可,它們是不能從一個國家帶往另一個國家的。船長托雷安裝了一個程序,以便監測海上交通狀況。坎通納的理論表明,有船和海鷗就代表有鯡魚,有鯡魚就代表有虎鯨。座頭鯨是最后出現的變量。攝制組只要萬事俱備,加上光線和少許運氣,就有機會拍到座頭鯨張開大嘴進食的畫面。
然而,10天過去了,攝制組一無所獲。船上可能只有史密斯還保持著樂觀,“通常我們到現在早該看到大量虎鯨了,只要海洋生命樂意幫忙,我們就能拍到想要的畫面。”等待在第11天有了結果。先是虎鯨。他們通常喜歡三五成群地外出活動。攝制組朝著它們的方向緩慢前進,途中又發現了另一群主角——座頭鯨。
突然在卡爾德峽灣,放眼望去到處是虎鯨修長的身影滑過水面,同時座頭鯨一個挨一個地上下起伏,史密斯非常興奮:“它們要開工了。”話音剛落,小魚開始躍出水面,整個海面就開始沸騰起來。 然而,36噸重的座頭鯨凌空躍起,鏡頭里駝背鯨的血盆大口只占據了畫面,然后又重新鉆入水下。
船長調轉船頭。當海面出現銀色亮光時,鯨的身影再次向船頭靠攏。這次攝影師特德早已做好準備,鏡頭正好對準目標。當這條鯨躍出水面時,魚群開始驚慌逃竄,隨后座頭鯨沖出水面,張大嘴巴將獵物吞入腹中。接著伴隨著一聲巨響,它巨大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海洋深處。這是《藍色星球》第一次拍到這樣的捕獵行為,是前所未見的科學發現。
悲傷
見證海洋危機 最痛心珊瑚白化
《藍色星球2》還介紹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海洋危機。例如,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塑料制品,現在廣泛出現在全世界的海洋中,甚至包括北極的冰層中。據估計,每年倒入海洋中的塑料制品高達800萬噸。這就相當于每分鐘將一輛垃圾車的垃圾倒入海洋,或者在世界上每2.5厘米的海岸線上丟棄五個裝滿塑料的食品袋。因此,“攝制組只要看到海上漂浮的塑料,都會收集起來,有時是在拍攝之后,再從海洋中收集塑料制品。”總導演詹姆斯·霍尼伯內說。
最令人痛心的是珊瑚白化問題。2016年,大堡礁的海水溫度升高,而且持續時間很長,足以對珊瑚造成毀滅性影響。當海水變暖時,珊瑚會出現白化現象,迫使那些原本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顏色的微生物離開珊瑚,結果導致珊瑚白色的骨骼全部裸露在外。當時,厄爾尼諾事件導致海水溫度上升,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出現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當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時,攝制組安裝了一臺固定攝像機來監測事態的發展程度,結果是毀滅性的。受觀測的珊瑚礁大約90%的分支珊瑚出現白化并且死亡。《藍色星球2》攝制組在蜥蜴島親眼見證了發生在大堡礁的情況,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珊瑚礁死亡事件。
每個故事都凝結了攝制組的耐心、勇氣以及對科學的執著。“在拍攝這個系列節目時,最吸引我的就是我們始終沖鋒在科學前沿。我們不是單純地報道這些科學故事,而是在幫助探索新的科學故事,目前至少有15篇科學論文都是以我們拍攝的畫面作為研究基礎的。”詹姆斯·霍尼伯內說,“這不僅是我們這次拍攝的主題,同時也是整個《藍色星球2》系列的主題。”
本版文/本報記者 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