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3點,“朗讀依舊,初心不改——《朗讀者II》特別專場暨新書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劇院舉行。這場活動由知名主持人白巖松主持,《朗讀者》節目制作人、圖書主編董卿在活動中與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知名導演賈樟柯等人溫情對談,共同朗讀,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節目特別專場,為《朗讀者II》新書隆重揭幕。
現場,多位領導蒞臨活動并致辭,高度肯定《朗讀者》節目與圖書的影響力,一同慶賀新書亮相。
文學與電視,再次精彩互動
整個活動的帷幕由一段動人的《朗讀者》節目回顧視頻拉開。《朗讀者》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以主題詞架構,邀請各行各業的嘉賓,講述有溫度的人生故事,朗讀有生命力的經典文本。2017年第一季播出后,收獲了龐大的社會關注,讓人們看到了文學電視化的力量。人民文學出版社基于第一季節目編撰的《朗讀者》圖書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僅一年多的時間,總銷售冊數已突破200萬。對于一本電視節目改編圖書來說,這個數字是驚人的。
《朗讀者》不僅在國內實現了“現象級”傳播,它的影響力還輻射到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2018年,在全球最大的圖書博覽會——第70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朗讀者》為基礎編纂的同名圖書與俄羅斯、德國、印度等6個國家出版社簽訂了8個語種的版權合作協議。而在未來一兩年內,《朗讀者》圖書將遠播海外,進入8個語種海外讀者的閱讀視野。
2018年5月,《朗讀者》第二季開播。歷時三個月,于8月4日收官。董卿及其團隊傾盡全力,精益求精。在《朗讀者II》團隊耗時一年的努力之下,第二季節目立意更為巧妙,視野更為開闊,制作更為精良,堪稱誠意之作。第二季節目在豆瓣上超越第一季獲得9.2分的高分,節目傳達的正能量和高度文化自信引發多家中央級媒體累計30次刊文評論。
《朗讀者》第二季節目的巨大成功,給這一季圖書的出版帶來了新的挑戰。在第一季合作的基礎上,人民文學出版社此次與《朗讀者II》節目團隊密切溝通,自錄制階段就深度參與,實現了圖書與節目的緊密聯動。
潛心深耕 內容全面升級
《朗讀者II》圖書以節目為基礎,用12個主題詞架構全書。這一季的主題詞融合溫情與思辨,更具當下性、社會性和時代性。既有“初心”“父親”“謝謝”這樣以情感為主的主題詞,也有“路”“城市”這樣比較中性的主題詞。每個主題詞都被賦予了深刻的延展,比如“想念”中的故事加深了我們對器官捐獻領域的了解;“生命”這個主題則涵蓋了環境保護的討論;“痛”自然而然地延伸出女童保護的話題。不同的主題詞道出了無數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傳遞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朗讀者II》全書共收錄62位朗讀者的深度訪談,這些朗讀者比第一季更具稀缺性和代表性。董卿在發布會上說:“當張(彌曼)院士走的時候握著我的手說‘董卿這個過程太愉快了’,那時我覺得這一切很值得。這像什么呢?就像你彎腰屈膝弓背很長時間,臉朝土地背朝天,手腳發軟,終于抬起頭看到一片秧苗綠油油時的那種喜悅。你覺得它們活了,未來觀眾就有的吃了。可能也是因為這份誠懇、勤奮和踏實,我們的確邀請到很多平時幾乎在其他文藝節目當中難得一見的面孔,很多被媒體評論為是中國各個領域金字塔尖的‘無價’面孔來到我們的節目當中。”這些朗讀者中,有三類人群格外引人矚目:以賈平凹、余華為代表的作家群——他們強化了圖書的文學屬性;以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物理學家潘建偉為代表的科學家群;以96歲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代表的老人群。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各領域頗具代表性的普通人作為朗讀者出現,他們的故事也格外動人。圖書以人物小傳精煉概括了每位朗讀者的人生故事,記錄了他們的珍貴訪談。
第二季節目的朗讀讀本加大了國學經典的比重,更具經典性和豐富性。71篇朗讀讀本,從《禮記•大學》到《在細雨中呼喊》,從《哈姆萊特》到《追風箏的人》,既有文言文,也有當代讀物;既有中外經典,也有暢銷杰作。第二季圖書深化了《朗讀者》的閱讀引領性,它以最能打動人的古今中外讀本,帶領讀者親近文學之美。人民文學出版社對讀本內容加以擴充,同時甄別版本,確保權威性和包容性。同時,為讀本增補名家點評,譬如弗吉尼亞•吳爾夫點評《簡•愛》、朱光潛點評豐子愷的散文《漸》、鐵凝點評楊絳的《我們仨》等,提升了解讀的專業性和可讀性。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朗讀者》系列圖書的總策劃肖麗媛在發布會上稱:“這一季圖書的編纂原則是: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求新、求異、求突破。”她提到《朗讀者II》有10大特點,并著重介紹了幾大最新看點——其一是新增了“走進朗讀亭”和“導演手記”版塊。朗讀亭一直是《朗讀者》節目的一大特色,在600天內,近5萬人次走進朗讀亭,留下了4000小時的朗讀素材。朗讀亭真真切切掀起了一股文藝風潮,成為書香中國的一個鮮明符號。《朗讀者II》圖書中,“走進朗讀亭”版塊收入了朗讀亭中普通人的真情朗讀,句句感人。“導演手記”展現了臺前幕后不為人知的故事,為我們更深入、更直接地了解朗讀者提供了很好的閱讀補充。看點之二是圖書主編董卿專為本書拍攝了更具故事性的獨家封面及主題照片,整個拍攝由國內頂尖的攝影團隊完成。此外,董卿還特別為本書讀者錄制了“為你朗讀”,并在后記中傾吐幕后心聲,揭秘制作人的心路歷程。
肖麗媛還向大家介紹了《朗讀者II》的最大亮點——全面升級的AR技術。AR技術的使用是《朗讀者》圖書的一大特色,《朗讀者》第一季的圖書就已經全面使用,它革命性地改變了電視圖書的呈現方式,創造了嶄新的、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如今,在博云視覺公司的大力配合與支持下,“朗讀者AR”系統升級,并入“人文AR”客戶端中。只需下載“人文AR”,便可掃描觀看多本圖書的相關視頻。《朗讀者II》圖書中共有149張圖片,鏈接了1400分鐘視頻。只需用手機對準圖片掃一掃,便可以讓《朗讀者II》圖書中的所有圖片神奇地動起來。此次,圖書還新增了“朗讀亭”的視頻片段及封面照片拍攝花絮等,均可掃描圖片觀看。
“這一次,我們仍將堅持多版本開發的理念,將精品圖書項目做深、做透。”臧永清社長在發布會中表示。《朗讀者II》將首先推出平裝版,共分三輯。其后,還將陸續推出精裝版(6冊)、學生版、珍藏版等多個版本。
金牌閱讀推廣人,引領閱讀新浪潮
“我們又一次迎來了《朗讀者》從影像變為書本。其實每次我自己捧到書的時候,心里都會充滿感恩。書本身是一個更雋永、更安靜,并且更個人、更私密的空間。我希望文字的光能夠照到更多黑暗的角落,能夠照亮更多并不容易的前行的腳步。”董卿在發布會上如是說。
《朗讀者》節目和圖書正如她所說,向大眾傳播著文學的光亮。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將董卿稱為“金牌閱讀推廣人”,他在發布會中說:“閱讀是人類傳承文明的重要途徑,也是每一代人精神發育的根本所在。不閱讀,就不能站在文明的高峰向上繼續攀登。不能讓每一代人都從頭開始,所以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事。《朗讀者》引領民眾走入豐富多彩的閱讀生活,讓諸多經典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進入讀者心里,為豐富文化市場、引領閱讀潮流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野霏也稱贊《朗讀者》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文學作品”,稱“希望北京的全民閱讀活動與中國出版集團這樣優秀的出版機構及《朗讀者》這樣優秀的讀書節目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讓我們共同攜手,共聚閱讀之力,為營造閱讀之美的生活風尚,為建設書香社會而不懈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活動不僅僅是一場新書發布會,更是一場線下版的《朗讀者II》特別專場。白巖松客串主持,董卿則化身“朗讀者”,接受他及兩位特邀嘉賓——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著名導演賈樟柯的采訪,并在現場朗讀了白巖松所寫的歌詞《長大回家》。她動情朗讀之時,《朗讀者II》主題曲演唱者、著名民謠歌手胡德夫的現場彈唱緩緩而起,將整個發布會的氛圍烘托到最熱烈的溫度。仿佛一場豐富完整、動人心弦的《朗讀者》節目,從電視熒屏走出,來到現場讀者眼前。
活動最后,到場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盛大的《朗讀者II》新書發布儀式,《朗讀者II》圖書在舞臺書架上正式亮相。當書架燈光亮起,新書也閃耀著光輝。董卿表示:“謝謝人民文學出版社,謝謝每一位來到《朗讀者》節目的嘉賓,謝謝每一位走進朗讀亭的熱心觀眾,謝謝每一位坐在電視機前,或者坐在電腦屏前,或者拿著手機看我們節目的觀眾,也謝謝未來每一位手捧《朗讀者》書籍的讀者,其實你們的參與無形當中讓你們也變成了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