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燎原》尾聲隱隱約約的少年吶喊,和接下來的《我們》形成奇妙呼應。人聲虛虛實實交錯,伴隨越來越急促的鼓點,卻在副歌開始前響起一連串純凈如童聲的合唱,之后反復交替出現(xiàn),和小白爆發(fā)性的演唱形成一張一弛、一虛一實的對話——“不必期待 洶涌的人海 不必明白 多少還在開(沒什么阻礙 沒那么困難)不必遮蓋 未好的傷害 不必感慨 多少還沒來(和那個小孩 到最后一站)”,直至歌曲最后,人聲漸漸微弱,只有電光火石的聲效和發(fā)自肺腑的怒吼互相融合著,在強勁節(jié)奏里漸行漸遠著,仿佛過去和現(xiàn)在的“我”所組成的“我們”,正在時光隧道里急速穿梭,奔向未知未來,卻不再恐懼。
《White Max》,小白和他的白熱化樂隊又一首嘔心瀝血作品,之前已經(jīng)通過合音量T榜季度盛典跟眾人見面,而唱片中的完整版依然是讓我感覺最不可思議的驚喜——老實講,小白的作詞就像他這個人一樣,如白紙般不加修飾,恣意揮灑著熱血與荷爾蒙,難能可貴,也難免少了回味,而在《White Max》里,“借顆不安分的心,繼續(xù)升溫未燃盡的勇氣,鏡花水月如塵息,縈懷愁緒,愿做繁星,在背后罩著你,感謝你陪我前行……”這些浪漫詩意和冷靜現(xiàn)實并存的文字意象,終于滲透進了白舉綱深層次的自我思考和巧妙構(gòu)思,大量英文演繹,以及間奏《文殊菩薩心咒》的加入,讓這首搖滾作品試圖往一種更開闊、神奇、大氣的意境去延伸開來,在“搖滾黑”和“人文白”之間無縫轉(zhuǎn)換,如光明盡頭潛藏的黑洞,如人性黑暗深處的光點,展示了極致的白式洪荒之力的震撼。
三首歌,白舉綱個人全包辦的詞曲、演唱,與制作人安小楠聯(lián)手完成的編曲、制作,均有驚艷進步,整體氛圍營造飽滿統(tǒng)一,三首歌既有獨立成篇的表達,又有渾然一體的完整,聽起來真的就像是一大片不斷蔓延生長,最終形成燎原之勢的野草,在樂壇青黃不接的貧瘠土地上,肆無忌憚、生機勃勃地成長、占據(jù)!從2013年那屆收視成績并不盡如人意,卻第一次涌現(xiàn)并容納了眾多年輕“唱作人”的《快樂男聲》開始,華語樂壇新人歌手在性格魅力和作品表達上,終于要不動聲色地迎來了一場大爆炸——也許暫時還會被許多傳統(tǒng)手段所束縛,也許仍然要被許多老舊眼光所忽略,但,那又如何?!潛伏在內(nèi)心深處的種子,終究要一點一點地醞釀成熟、破土而出!就像眼前的白舉綱,當你摘下90后、呆萌、選秀、偶像等一堆腐朽標簽,單純回歸到歌手、創(chuàng)作、音樂、真心的時候,我相信,你會被這個野草一樣炙熱成長的少年的作品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