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意為光芒閃爍。最近流行用一個詞來形容那些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者,這個詞是“雞血”。褒貶不計,耀從始至終一直都在傳達正向的情緒。是不是真的天天都在傳達正能量的都是大家眼里的“二貨”?許巍早就說了,生活就是一天用來出生一天用來死亡;Lana Del Rey也唱過生來而亡(Born To Die),一個人從出生開始,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走到盡頭,隨手可觸的負能量已經充斥了人的整個生命,聽一張快樂滿滿的唱片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嗎。耀制造了那么多的快樂,快樂是廉價的,但花錢卻買不來,制造快樂是昂貴的,甚至有些神圣。請對音樂保持多一些寬容,要快樂不要風格,要跺腳要忘記現(xiàn)實不要不知疲倦地思考世界,這些勞心的工作請大膽地交給那些批評家和哲學家們,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就請把《吹牛皮》《如果你有夢想》這樣的音樂甩給已經進入墳墓的福柯和羅素吧。
忘了是誰跟我說過,耀聽起來有點Daft Punk的意思,這樣的評價或許有點過高了。在當代歐西流行文化幾乎平行的世界里,“比較”是一個很實用的手段,比較能很好的提高對新事物的認知。當一支新的樂隊出現(xiàn)的時候,你也許無法準確的描述它的風格,但你可以說它聽起來像某只大家熟知的樂隊,你總會得到一個恍然大悟的應和。耀當然不像Daft Punk,如果非要說像誰,也許他們聽起來有那么點像Chromeo。任何樂隊都不需要符號和標簽,別太看重符號,左派都已經開始喝咖啡了,我們還想通過符號和標簽來說明什么呢?
突然想起那個三角龍電臺里的耀樂團,又想起他們早年稚嫩得慘不忍睹的現(xiàn)場,對比他們去年的某場演出,那種天壤之別的感覺真是令人嘆服時間的雕琢。也許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他們如今可以制造出這樣快樂的音樂。苦大仇深的情緒有意義嗎?對生活無助的表達有意義嗎?對物欲的極致追逐有意義嗎?拉倒吧,去做個二貨吧,快樂地蹦吧。(文/朱爾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