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93年的歌手李雨,跟大部分“90后”同齡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她有一個姐姐。
隨著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獨生子女時代已成過去式,就連獨生子女證也變作歷史文物。但是,凡走過的路定必留下痕跡,“被迫”失去兄弟姐妹、獨自長大的幾代“80后”、“90后”獨生子女,可能無法真切體會到李雨《姐姐》一曲中的細膩情緒。
所以說,李雨在當今的華語樂壇,是有一點獨特的存在——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她都屬于“少數”,但又是注定無法被忽視的少數。
當“90后”獨生子女只能在房間里孤獨地與人偶玩具對話,李雨與她的姐姐,正在共享著來自小家庭的同一份質樸溫暖。
于是,我們在李雨的音樂創作里,少見大部分“90后”創作人的那種敝帚自珍、自怨自艾,而是可以聽得見她是如何向這個世界張開懷抱的。
在我看來,這大概就是“有哥哥姐姐的人”與“孤獨長大的一代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吧:懂得體諒別人,愿意與周遭交流,聆聽不一樣的聲音,而不是眼里窄得只有自己。
張楚那一首從上世紀90年代一直流傳至今的《姐姐》,用流浪歌手的角度,刻畫了文藝男青年眼中的那些北師大中文系的“大姐姐”們:
“哦!姐姐!我想回家。牽著我的手,我有些困了。哦!姐姐!帶我回家。牽著我的手,你不用害怕……”
相隔將近三十年后,李雨這首新版的《姐姐》,與張楚的同名經典《姐姐》遙遙相望,竟又映射出幾分時代的滄桑變遷。
“兒時的巷子里深深淺淺,竟不知不覺就過了二十年……”
從張楚的《姐姐》到李雨的《姐姐》,這二十年前后,正是舉國上下每個角落都發生著急劇巨變的大時代。
此時此刻,再聽到《姐姐》這樣的旋律,心里不是不感懷的。
時代再浮躁,還是有李雨這樣的人,愿意把每一秒都在真實發生著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認認真真地寫到自己的音樂中去,本身就已經足夠令人敬佩。
作為一個沒有哥哥、也沒有姐姐的所謂“獨生子女”,我一邊聽李雨的《姐姐》,一邊忍不住羨慕:如果能換一種活法,在成長路上能有一個哥哥或姐姐相伴度過,那該有多好。
李雨的母親生下她姐姐的那一年,已是27歲(這在農村已經算是晚婚晚育了)。由于父母都要務農,無暇管教姐姐,于是姐姐就總是摔得鼻青臉腫,但卻仍然對前方充滿向往(比如開著摩托車撞進柴火垛)。
用李雨的話來說,13歲前的姐姐,就是“帶著迷一樣的自信,孤膽前行”。
13歲,是姐姐人生的一個分水嶺。
姐姐13歲的那一年,李雨降臨人間,姐姐卻遭逢橫禍。13歲的姐姐突發高燒,在床上口吐白沫,即將臨盆的媽媽頂著大肚子,拼了自己與李雨的命,在大馬路上攔下一輛車,救下了姐姐。
姐姐自此落下了心臟不好的病根,老人還說,這孩子在鬼門關里走了一遭,“眼睛毒”。姐姐成了家中的“不祥人”,長輩也不讓姐姐與李雨多加親近。在李雨的成長記憶中,她很少與姐姐一起生活。
巧合的是,李雨出生后,父親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甚至需要舉債度日,姐姐甚至無法繼續上學。后來回憶起來,李雨倒是覺得,“應該是我的到來影響了姐姐”。
年紀相差太多的兩姐妹,沒有吵架,只有相親相愛。
每一次從遠方打工回家,姐姐都會提著行李箱快步跑進李雨的房間,親妹妹的臉。李雨的文字里,還記得當時姐姐的雀躍:“當時她一定很冷,外套冰冰的,但是頭發上帶著好聞的香氣。”
姐姐當打字員的薪水、在飯店端盤子的薪水、在商場站立十個小時銷售貨物的薪水……都統統變成了姐姐買給李雨的生日蛋糕、中秋燈籠、時髦衣裳。只因當時年紀小的李雨,并不曉得姐姐有多辛苦,只是到處向別人炫耀,有姐姐,真是好。
在李雨心里,她的姐姐一直像一個小孩,仍然保持著愛笑的樣子——盡管生活過早壓在她的身上,且處處苦難。
李雨的姐姐,就是這樣一個在你我身邊隨處可見的平凡女子:一個迎接生活所有不快和反差,卻仍然保持著天真爛漫能力的好姑娘,始終生機勃勃,直面人生一切的不如意。
讀到姐姐在結婚前跟李雨說的一句話,讓我也忍不住瞬間紅了眼眶:“在這個世界上有你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一個妹妹。也正因為你是我的妹妹,我才學會不埋怨,不埋怨你的成長,不埋怨你比我幸福?!?/p>
原來,我們也是在彼此身上,才得以學會“成長”這件事啊。
而這,可能就是兄弟姐妹之所以存在的意義吧。我們無法選擇彼此,卻可以選擇如何面對彼此。
不要埋怨,要感恩。
關于《姐姐》這首歌,一定還要提到這個小故事。
某年夏天,李雨的姐姐在一個古鎮游玩,途中給李雨打了一個電話,很開心地跟妹妹說:“小妹,我剛剛看到一個姑娘拿著吉他在路邊賣唱,好多路人都認真聽歌,還給錢。我也給了,我給的比別人都多,我還和她說了,我妹妹也是唱歌的!”
言語之間,盡是自豪,滿滿寵溺。這個姐姐,無條件地支持妹妹的選擇,不問對錯。
在地鐵里給老人讓座,只因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在餐館里對服務生態度好一點,只因想起了自己的兒女……如果我們都能像李雨的姐姐一樣,推己及人,對生命里遭遇的每一個陌生人,都能把他/她當成是自己的親人來對待,世界當然就會變得更美好一點。
李雨把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情意,寫進了自己的《姐姐》里:“你說記得我六歲的羊角辮,說以后當個戲子,你笑我瘋癲。如今在遠方遇到賣藝的姑娘,卻忍不住多給幾文錢……”
歌中所唱的,是李雨的姐姐,同時也是那些曾經真心真意對我們好的每一個人。
李雨說:歲月是不饒人的歲月,可幸,姐姐永遠是姐姐。時間沒有過去,都在心上。
在《姐姐》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一個1993年出生的女孩子,可以像李雨這樣唱歌。
又或者說,李雨其實跟她的“90后”同輩們不太相像,有姐姐的人,大抵跟獨生子女之間,會有本質上的不一樣。
都說李雨是三十年一遇的民謠女聲,她的音樂里,有著與年齡不太相符的淡定與睿智,彷佛看破世情,但又保留了最后一點暖意。
李雨的第一張唱片,就叫《鯉語》。她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鄂幷Z》既是諧音,又有意境——活在水中的鯉魚,隔著剛剛好的距離,觀察著這些人類的悲歡離合啊。
而李雨,可能就是那一條早慧的鯉魚,她在水里呼出的泡泡、揣摩到的人生,都被她悄悄寫進了自己的歌里。
而我私心最愛的,則是《酒僧》里的那一句:“有道是姻緣不盡,來世總會相逢?!蹦闵踔翢o法想象,用一首歌唱盡世事蹉跎的李雨,居然成名于一個叫超級女聲的比賽。
在那個滿屏都是網紅臉、錐子下巴的選秀里,彈著吉他、有一點不合時宜的李雨,反倒在面目模糊的90后少女群像中,成了一股清流般的存在。
前幾周,李健在《歌手》里唱了一首《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來自李雨的超女前輩許飛。
民謠不易為,李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借此關注到原唱者。同樣是抱著吉他上路,李雨的路大概不會走得比許飛容易多少。
前路兇險,但我想李雨也許并不在意??煲饨乃?,帶著姐姐給的勇氣,不道苦楚,莫問前程,開心就好。
“如今在遠方遇到愛笑的姑娘,仍忍不住想起你的臉?!?/p>
李雨“鯉語”2017全國巡演
4.8 上海 On Stage
4.28 大連 赫茲酒吧
4.29 哈爾濱 北方國際青年旅舍
5.5 成都 小酒館
5.6 重慶 堅果LiveHouse
5.19 北京 樂空間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