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劉憲績在國家大劇院演奏古典吉他。當日,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攜手網易云音樂、第50屆西班牙貝尼卡西姆“塔雷加國際吉他大賽”冠軍劉憲績,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線下活動。新華社記者羅曉光 攝
婉轉動聽的吉他演奏,娓娓道來的音樂故事……3月12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古典‘漫’生活——吉他小品藝術沙龍”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攜手網易云音樂、第50屆西班牙貝尼卡西姆“塔雷加國際吉他大賽”冠軍劉憲績,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線下活動。吉他名曲演奏、經典樂曲導賞、樂迷溫情互動,著實讓古典樂迷過足了癮。
跨界聯手
高雅藝術走近百姓生活
12日上午,國家大劇院新聞發布廳內樂符流淌,從古典吉他的音色、風格、形式,再到不容錯過的古典吉他大師……《古典吉他的浪漫》以七首古典吉他名作,讓觀眾一覽古典吉他的獨特魅力,走進古典吉他的欣賞之門。
這次古典“漫”生活——吉他小品藝術沙龍,是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為樂迷量身定做的線下活動。2016年8月,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入駐網易云音樂,開通官方音樂電臺和音樂專欄,將古典音樂頻道“音樂蟲聊天室”欄目中的部分音頻節目在這里發布。半年時間里,兩個音樂電臺——音樂訪談和音樂小品,以平均每周一期的頻率已經發布了80期音樂節目。迄今,電臺總訂閱量突破2.4萬人,收聽量突破100萬,音樂專欄閱讀量超過50萬,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官方賬號粉絲更是逾一萬人,成為網易云音樂平臺收聽人數最多的古典音樂類電臺之一。
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的入駐,為眾多音樂發燒友拓展了欣賞音樂的種類與渠道。在圣誕節的特別節目中,電臺和專欄收到了500多條評論;在小年的特別節目中,電臺收到了許多海外聽眾的留言“聽到這些音樂,想家了”。古典音樂通過電波,彌漫在我們的生活中,為樂迷帶來無窮的生活能量。在“說出你的古典‘漫’生活”線上活動中,不少網友也紛紛留言,講述與古典音樂結緣的經歷。國家大劇院老會員yoyohins表示,“和古典音樂結緣,是我守著黑白電視看周末傍晚的《貓和老鼠》的那段時間,那時我接觸到很多古典音樂,其中《藍色狂想曲》是我最喜歡的。”網友北極人Z感慨道,“高中時候每天學習很辛苦,唯有一個MP3陪伴著我,每次離家前下很多巴赫莫扎特的作品,學習之余唯有古典樂陪伴。古典,讓我學會了平靜樂觀堅強地去生活去感受這個世界處處蘊藏的美和感動。”網友冬廿六說,“與古典音樂結緣始于初二,喜歡在洗完澡的黃昏聽一段,而家里恰好有這樣的一張古典音樂精選,反復聽了多遍。至今,仍然經常聽古典音樂,更喜歡旋律優美而飽含情感的,以慰人生空虛。”
五年一日
古典音樂頻道致力推廣高雅藝術
與流行樂相比,古典音樂在國內的用戶量總體不大。這兩年,隨著國人音樂審美的逐步提高,國內古典音樂用戶量有了明顯提升的趨勢,古典音樂也躋身不少音樂APP用戶試聽量Top10,成為不少音樂愛好者的選擇。這其中,也有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的一份努力。
為更好進行高雅藝術普及,2011年,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應運而生,下設NCPA音樂廳、排練現場、音樂蟲聊天室、古典音樂賞析、NCPA紀錄、音樂商店、音樂資訊七大精品欄目版塊。上線五年來,古典音樂頻道不斷豐富自身資源、拓展輻射范圍,在優化用戶體驗的嘗試一直沒有停止。從古典音樂頻道客戶端“大劇院·古典”正式上線,到“樂行北京”古典音樂進地鐵項目啟動;從歷時三年、潛心打造NCPA“音樂商店”,到聯合中國移動打造國家大劇院“音樂島”;從精心策劃“音樂商店”多媒體音樂會,到首次奔赴瑞士琉森實況轉播琉森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古典音樂頻道以“高品質、權威性、高附加值”的頻道特色贏得了大批忠實觀眾。
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年來,古典音樂頻道將300多部曾在劇院上演過的高水準演出搬上網絡平臺,上線700余部國內外高品質音樂會的演出實況,發布了2700多段藝術家臺前幕后的創排花絮,錄制古典音樂普及節目400余期,現場直播重要演出73場,培養起一批古典音樂的忠實愛好者,不僅成為國內古典音樂樂迷的精神家園,更極大推動了高雅藝術在中國的線上傳播。”
這些努力,不僅催生了數字時代“聽音樂”的新模式,也搭建起高雅藝術普及推廣的新平臺。知名樂評人王紀宴表示:“作為古典音樂頻道成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我為它五年來取得的成績、產生的影響感到振奮。頻道以最便捷的途徑,實現了古典音樂與公眾的親密接觸,讓古典音樂沖出了從前愛好者的狹小圈子,成為保證高雅藝術活力的重要來源。”
古典音樂一旦搭上了新媒體的快車,傳播效率呈幾何倍數增長,就會演變為豐厚的文化服務資源,真正從小眾走向大眾。據悉,下一個五年,古典音樂頻道還將持續探索,為樂迷帶來不停歇的精彩與感動。
3月12日,劉憲績在國家大劇院演奏古典吉他。當日,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攜手網易云音樂、第50屆西班牙貝尼卡西姆“塔雷加國際吉他大賽”冠軍劉憲績,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線下活動。新華社記者羅曉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