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連日來,思明區迅速掀起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動起來,補齊民生短板,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繼續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中心城區而努力奮斗。
年終歲尾,正是謀來年新氣象新格局之時。思明區委宣傳部聯合本報開設“新時代新期許新回應――牢記使命思明擔當”專欄,聽一聽居民有哪些“美好生活小愿景”,問一問各級各部門又有哪些為民謀福祉的新舉措。
幸福感的直接獲取,離不開民政工作的推進。其中,“老有所養”,正是當前社會、每個家庭最掛心的事。專欄第一期,我們走進思明區民政局,回應居民的新期許,聚焦他們的新作為。
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LOGO。
【居民愿望】
希望高齡老人的養老服務更豐富
在廈港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既有報紙看,又有棋牌玩,還能唱歌跳舞,還有醫生定期來幫我們量血壓測血糖。每天,我都要來這“上班”。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的行動也會越來越不方便,從家里走過來,就有點遠了。未來,像我這樣年紀大的人還能享受更加豐富的養老服務嗎?希望有關部門能多關心那些年紀大、行動不便的老人。
――72歲的廈港街道居民陳美堅
【部門聲音】
補齊短板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
愛民之政,為民之政,是民政部門事務的要義。新時代,我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將繼續緊抓“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民生民權民利的服務,實實在在地為百姓做些事。針對老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要求,我們將盡快補齊短板。目前,思明區在建1個區級、5個街道級和多個社區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站)。到2020年,將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這些照料中心不僅可以提供娛樂、醫養功能,還將提供日托、短托服務,洗浴、餐飲、理發等上門服務,由“近家”到“進家”。
――思明區民政局局長蘇克
社區志愿者在教老人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
老人們在乒乓球室運動健身。
老人們在棋牌室娛樂。
為統一全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宣傳標識,打造思明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品牌,11月11日,思明區民政局正式對外公布全市首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LOGO。
LOGO由橘紅色的線條一筆勾畫而成,一間打開的房屋和“SM”兩個字母分外顯眼。思明區民政局局長蘇克介紹,這寓意著“近家”的照料中心(站點)不僅方便可及,還將帶來走進家庭的養老服務,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在全區營造溫馨和諧的孝老敬老氛圍,將思明打造成為‘頤養城區’。”
而這就是明年思明民政的工作重心。一年內,思明區將建成1個區級、5個街道級和多個社區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站)。這些照料中心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作,將完成從“近家”到“進家”的全套居家養老服務。
到2020年,思明將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構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
短板1 機構養老發展不平衡
這么辦
-引入專業養老服務企業,一高端養老項目明年建成
-推動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設,
做好托底保障
11月2日,早上8時從廈門出發,去福州考察。當晚9時,又坐動車返回廈門。這樣忙碌的節奏,對蘇克來說已是常事,尤其是在黨的十九大之后。
“我們一直在思考,新時代思明民政工作該怎么做?最重要的還是要補齊養老的民生短板,所以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加緊考察和學習。”蘇克說,要解決老人群體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首要的是解決好兩大問題――機構養老發展不平衡和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不充分。
首先,全區現有18家民辦養老機構,但大多還是中低端的。有的機構由于擁擠,費用低廉,老人住得沒尊嚴沒品質。今年,他們將繼續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引入專業養老服務企業,擬于明年下半年建成萬壽路的高端養老項目。此外,針對護理床位“一床難求”的情況,明年,他們將加快推動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該中心將內設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綜合門診部及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設置規范養老床位數1000多張,建成后重點保障特困、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提升政府托底保障能力。
在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及家庭病床服務的情況下,他們將探索社區日托型醫養結合一體化服務,鼓勵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據悉,全區現有9家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或醫療機構。
短板2 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不充分
這么辦
-建設全市首個區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明年春節投用
-全區98個社區都將設照料中心,配齊1-2個助老員
這段時間,蘇克還接連考察了北京、上海、福州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并對6個待建設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進行走訪。“現在,3%的老人選擇在養老院等機構養老,另外97%的老人還是選擇在家或者附近社區養老。”
未來一年,他們將推進全市首個區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該照料中心將有醫養結合的養老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愛心送餐配餐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中心及老人用品展示中心等五大功能,力爭明年春節投入使用,滿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求。
目前,各街道皆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但針對的是“老中少”多個群體,并不能精準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有的服務比較單一。為此,他們將在原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推進5個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
此外,有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還比較落后。“五六年了,設施基本沒變過。”賴先生今年60歲了,經常去瑞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點活動。他說,這里的棋牌、報紙大多是企業贈送的,或是老人自掏腰包,由老年協會買的。
“各社區都有了居家服務點,但是,很多服務點只有空殼,沒有人員,也沒有服務。”蘇克強調,到年底,全區98個社區都將配齊1-2個助老員,負責居家養老服務。
此外,他們將推進公房等閑置場所,調劑用于照料中心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合適的老年人活動場所植入照料中心,逐步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范圍。
短板3 服務內容不夠到位和豐富
這么辦
-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拓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內容和形式
-為全區困難家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免費安裝智能居家寶
“目前,養老服務大多局限于康娛方面,比較單一。”鎮海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黃耀輝做了6年的養老服務,他覺得,在長者陪伴以及高齡長者的服務方面,還有不少空間。“特別是,不同社區的長者有著不同的特點,應該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蘇克說,未來,他們將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規模化承接、連鎖化運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培育和打造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專業化服務組織,豐富、延伸、拓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和形式。
此外,他們還將結合各街道社區情況,推出幾個有特色的照料中心。比如,有的側重醫療,有的側重養生。同時,支持企業加入到照料中心的建設中,豐富適合老年人的食品、藥品、服裝等供給,鼓勵開辟老年用品展示、體驗場所,推動老年用品市場化發展。
這些照料中心建成后,不僅將就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的場所,讓老人結識“朋友圈”,還可給老人提供吃飯、醫療等服務,尤其是日托、短托等照料。“比如,日托一天收費40元,老人就可在照料中心享受娛樂、餐飲和理療等服務。”
以上所說的大多是“近家”服務,這些照料中心更大的作用在于“進家”服務。其中,駐扎在照料中心的助老員,就至關重要。這些助老員將成為老人和養老服務之間的橋梁。比如,老人需要助浴、送餐、理發等上門服務時,就可以告知助老員,由他們去協調安排。
所以,他們還將完善養老信息化建設,比如,擴大智能居家寶用戶服務范圍,為困難家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購買智能居家寶服務。屆時,這些信息將聯網到區、街道、社區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旦老人有什么警報,社工、助老員、醫療人員將迅速收到信息,第一時間上門服務。(廈門日報記者蘭京 本版圖/記者林銘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