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廈門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成為福建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城市。觀看生態市專題片、聆聽環保部驗收意見后,廈門市長裴金佳表示,今年2月,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組來廈門檢查指導,廈門對存在的問題就開始逐項落實,拾遺補漏,這為廈門順利通過驗收奠定了基礎。
廈門生態好、環境美,引來大批鳥類。
“下一步,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把廈門建成名副其實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市長裴金佳明確表態,廈門將從三個方面下“苦功”。
逐項制定整改方案
裴金佳在會上誠懇地說:“首先,對于驗收組指出的問題,我們全盤接受,堅決整改。”
不僅語氣堅決,裴金佳還拿出了具體辦法。他表示,對于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會逐項制定整改方案,實行項目清單式管理,明確整改時限、時間節點。
出現問題找誰負責?裴金佳說:“今天,6個區的區長和各單位領導都到了,我們建立臺賬,逐一對賬銷號,落實到每一位責任人。”他說,對于驗收組肯定的工作,會好中選優,固化成制度,形成有特色的“廈門經驗”。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下一步,廈門生態建設路在何方?裴金佳指出,下一步將圍繞生態空間與生態經濟、生態環境與生態生活、生態制度與生態文化三大類共23項指標進行落實。
他表示,要走好這條“綠色之路”,需要把握幾個關鍵點,首先必須優化國土空間。“廈門整體面積不大,但我們還是拿出900平方公里作為生態控制線,堅決保護生態環境。”其次,要集約利用資源。廈門已經是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要用好這兩塊金字招牌,推動市政設施和商業配套的統籌使用。
“廈門去搞一般性項目工程就是浪費資源。”裴金佳說,廈門必須發展綠色經濟,通過生態市建設給廈門提升吸引力。他介紹,今年軟件動漫、旅游會展業的利潤額增長幅度都在15%以上,老百姓從綠色經濟中得到好處,同時這又是城市轉型的關鍵。
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光桿司令”,裴金佳說,要做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全面發展,不能“跛腳”。同時,要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的藩籬,加強與漳州、泉州等周邊城市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一旦出現環境違法事件,我們會嚴厲打擊,毫不手軟。”
廈門生態文明建設
時間軸
●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主持編制了《1985-2000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1994年,廈門獲得特區立法權后頒布第一部實體性法規———《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廈門調研時提出:“廈門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原來基礎也比較好,希望你們成為‘生態省’建設的排頭兵。”由此,廈門創建生態市開啟了由“綠色廈門”到“生態廈門”的建設。
●2002年11月,啟動《廈門生態城市概念性規劃》編制。
●2012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創建國家生態市工作。
●2014年,全面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
●2015年1月1日,《廈門市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全國第二部、福建第一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法規。
●2015年2月,廈門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
●2015年8月2日,廈門通過環保部考核驗收組關于國家生態市的考核驗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