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不久前,歌手姚貝娜捐獻角膜事件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更多人在惋惜她不幸離去的同時,為她捐獻眼角膜、讓他人獲得光明的大愛而感動。事實上,在廈門,同樣有許許多多充滿愛心的力量圍繞著你我:他(她)們有的生前就自愿登記捐獻眼角膜等組織及器官、遺體,有的雖匆匆離去但家人代為捐獻行善舉……他(她)們用行動讓生命在愛和奉獻中延續(xù),他(她)們是美麗廈門最感人的一道風(fēng)景線——生命救助特殊志愿者。
2013年4月3日清明節(jié)緬懷活動,遺體和器官捐獻者家屬獻花?! ?/p>
廈門市遺體與器官捐獻紀念園紀念雕塑。
遺體與器官捐獻紀念碑。
五年前,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始在十個省市試點,廈門位列其中。而早在2006年,我市就開展了遺體、器官(組織)捐獻登記工作,并為之后開展捐獻試點奠定了扎實基礎(chǔ)。
今天,廈門人體器官(組織)和遺體捐獻工作,無論是登記者、捐獻者數(shù)量,還是捐后救助、緬懷紀念等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已有87人捐獻遺體,59人捐獻眼角膜,實現(xiàn)器官捐獻10例。已有748人登記遺體捐獻,778人登記器官捐獻, 59人捐獻眼角膜。
2010年開展捐獻試點后,我市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下設(shè)市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市人體器官移植技術(shù)臨床運用辦公室,分別掛靠市紅十字會和市衛(wèi)計委,市紅十字會承擔(dān)了全市人體器官和遺體、組織捐獻的宣傳、登記、緬懷紀念、救助等工作:
●宣傳動員:在“5·8”世界紅十字日期間,廣泛開展宣傳、普及知識活動,提高公眾知曉率;市紅十字會網(wǎng)站開設(shè)“遺體和器官捐獻工作專題網(wǎng)頁”,宣傳政策法規(guī)、信息動態(tài),為公眾了解相關(guān)知識提供平臺;在人流密集地段設(shè)立宣傳欄進行專題宣傳,增加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制作知識手冊,介紹遺體與器官捐獻流程及相關(guān)知識,方便群眾查閱。
●捐獻登記:捐獻者生前自愿登記捐獻,捐獻者喪失意識或去世后家屬代其進行器官捐獻登記。目前,一般必須由捐獻者的父母、配偶、成年子女才能代捐獻者做出器官捐獻決定。市紅十字會還開辟遺體(器官)捐獻在線登記,公眾可通過市紅十字會網(wǎng)站(http://www.xmredcross.org/life/register.asp)提交登記信息,經(jīng)工作人員確認后完成捐獻事宜。
●見證捐獻:市紅十字會負責(zé)聯(lián)系市衛(wèi)生部門、移植醫(yī)院、廈大醫(yī)學(xué)院等,協(xié)調(diào)人體器官(組織)和遺體捐獻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見證器官捐獻過程。
●捐后救助、緬懷紀念:市紅十字會建立了人體器官捐獻救助基金和眼角膜捐獻救助基金,對家庭困難的捐獻者家人進行必要的慰問和關(guān)懷、實施社會救助;獎勵眼角膜捐獻者家庭,對已辦理眼角膜捐獻登記手續(xù)的志愿者提供免費眼部健康檢查。自2010年起,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市紅十字會都組織捐獻者家屬、遺體和器官捐獻登記志愿者等,在遺體與器官捐獻紀念園舉行紀念緬懷活動,表彰自愿捐獻者的人道主義精神。
緬懷
(截至2015年1月30日)
廈門部分已捐獻遺體人員:
闕曉梅、陳安尼、蔣子英、董維武、鄭仁貴、何麗琬、鄭錦榮、潘天元、劉顏環(huán)、楊選恭、周家勝、楊躍進、趙雷、孫金燦、孫亞娥、邱俊卿、黃存仁、吳美卿、吳杰、芮鶴九、陳如棟、田皓洲、林祖民、黃吉平、孟凡強、王雙山、徐秀桂、李正軍、陳冬紅、黃淑貝、白丁才、莊奕華、任伋、陳月芬、郭玉珍、王元、楊秀珍、陳景星、陳水揚、林茂龍、孫在秀、周壽康、陳世財、趙玉艷、王寶卿、林亞芬、張在、廖六軍、胡月英、劉鋒、吳紹水、宋水源、郭潭英、林朱達
廈門部分已捐獻器官(含眼角膜)人員:
闕曉梅、蔣子英、鄭雅英、何麗琬、阮查某、趙雷、余志順、吳杰、芮鶴九、陳如棟、田皓洲、林祖民、黃吉平、何琳、李正軍、陳冬紅、黃淑貝、王俊杰、莊奕華、陳月芬、王志航、安躍明、陳景星、蔣舜哲、陳鳳娥、孫在秀、周壽康、趙玉艷、張松、汪煌圣、林亞芬、張在、廖六軍、李佳鑫、葉素卿、胡月英、劉鋒、吳紹水、匡素蘭、宋水源、郭潭英、林朱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gòu)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