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人魚的種種,大多來源于童話和傳說。而在我們的身邊卻有著真實的“職業美人魚”。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近日,晨報記者通過采訪,為您揭秘“美人魚”這一新職業。
“美人魚”演出受歡迎
在椰風寨海洋科普樂園里,一群魚兒在近4米深的大洋缸里暢游。忽然,“美人魚”躍入水中,攪起一陣細密的泡泡……這樣奇幻的場景,吸引了不少游客。為大家帶來快樂的“美人魚”則是游逸瑾所扮演的。有著多年潛水經驗的她,從今年開始在海洋科普樂園里進行“美人魚”演出。
“我們的‘美人魚’演出場場爆滿,收獲了不少大小粉絲。”該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美人魚”演出的相關視頻也在短視頻平臺上走紅。
“與觀眾互動的類型很多,單人包括亮相、打招呼等個人展示動作;雙人會配合進行交叉翻滾、繞圈等。”游逸瑾介紹說,“美人魚”手拉手“深情一吻”的畫面十分唯美,很受觀眾歡迎。
在演出中,觀眾看到的是“美人魚”優雅地在海底嬉戲,而作為“美人魚”扮演者的游逸瑾則用全身的力氣維持著這份優雅。身為潛水教練,游逸瑾對于水下的世界十分熟悉,但“美人魚”表演比起平時潛水更有難度。“‘美人魚’表演結合了潛水、舞蹈、瑜伽、花樣游泳等。”游逸瑾認為,最難的是在水下控制好自己的表情,“表演的時候無面鏡,雙腳沒辦法劃水,只能通過腰腹發力,做一些動作,還要保持微笑與觀眾互動。”
不僅如此,“美人魚”在水底還要觀察魚群的游動方向,避免自己做動作時撞上魚群,大洋缸里還有不好惹的小家伙——鯊魚,這讓游逸瑾更加謹慎。
美麗背后的艱辛無人知
每完成一個動作,游逸瑾就會上浮換氣。下潛的時間大約一分鐘,這對于潛水教練而言,時間偏短,“因為沒有配重,我們是靠吐氣來調節身體的浮力。”游逸瑾解釋說,也正是因為沒有配重,有時候會導致她上浮速度過快而撞到大洋缸頂部的橫梁。記者看到大洋缸的頂部安裝著燈光、增氧等設備以及眾多管線,橫梁最低的地方距離水面只有10多厘米,留給游逸瑾換氣的空間不多。
“美人魚”背后鮮為人知的辛勞,最終換來觀眾的掌聲和歡呼,這讓游逸瑾十分開心。最近她7歲的女兒也化身“小美人魚”與她同臺演出。演出中,她穩定身形,將自己定在大洋缸中央,“小美人魚”靈巧地在她身邊繞了幾圈,吐出一串晶瑩的泡泡。“每次演出聽到小朋友在喊小美人魚,她就很開心地打招呼。”游逸瑾說。
雖然“美人魚”演出備受歡迎,但是場次有限。“目前演出只設在周末,因為也需要給大洋缸里的魚兒休息的時間。”景區工作人員解釋說,要讓魚兒和“美人魚”和諧相處,太多場次會影響魚兒的生活環境。(記者 陳翠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