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著海風,悠閑地走在濱海慢行道上,耳旁海棗樹沙沙作響,猶如漫步在沙灘上。這條濱海慢行道位于廈門島西部,建成后將成為西海域最富魅力的濱水公共景觀帶。據了解,一期工程進度已達90%,兩個地塊的斷點路正在協商遷移,按照計劃,濱海慢行道年內將向公眾開放。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這條步道。
打造完整的慢行網絡
濱海慢行道景觀提升改造共分為兩期,一期工程位于思明區,北起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南至BRT第一碼頭,路線長約1.7公里。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景觀工程、市政設施等。往北沿現狀人行道,可至狐尾山步道,往南接入現狀西堤路人行道,可至輪渡碼頭。
二期工程分為兩段,北段為東渡郵輪城至牛頭山公園、狐尾山步道至海灣公園段,全長約2.8公里;南段為第一碼頭至思明區政府段,全長約2.7公里。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景觀綠化工程和市政設施等。二期工程仍處于前期方案策劃階段。
該項目負責人、廈門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揭明表示,廈門島西部國際郵輪城段沿線慢行道不連續、西岸線公共性不足、沿線旅游景點缺乏聯系性和協調性,因此打通西海岸慢行網絡、串聯西部慢行系統,擴張城市公共敞開空間迫在眉睫。濱海慢行道景觀提升改造工程貫通廈門島西部沿海慢行道,建成后將串聯起健康步道、鐵路公園等慢行道,進一步完善廈門慢行系統,打造完整的慢行網絡。
海棗草坪打造海灘風
揭明介紹,此次工程工期緊,協調難度比較大。提升改造后的景觀帶,就在原有的護岸邊上,施工前需要先對原有的護岸進行修整。景觀帶寬度為10米,4米是綠化帶,6米是慢行步道。慢行道地面鋪設透水紅磚,并設置了100多米長、別具閩南風格的休憩座椅。綠化帶喬木以海棗為主,搭配草坪,打造清爽的海灘風格。
就連路燈選擇上,項目負責方也下了大功夫,選擇了“個頭”較矮的中式路燈。“這樣的路段造型好看,而且便于維護管養。”揭明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慢行道與海滄隔海相望,海面上不時有游船來回。碧海藍天下,吹著海風,走在慢行道上,愜意非常。目前,濱海慢行道景觀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按照計劃,濱海慢行道年內將向公眾開放。(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