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鐵3號線建設有了新進展———昨日上午10時,伴隨著人才中心站—湖里公園站區間隧道右線最后一聲爆破,地鐵3號線島內段最長礦山隧道貫通。這是地鐵3號線控制性工程之一,它的貫通為全線洞通奠定了基礎。
記者從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獲悉,按計劃,地鐵3號線2020年底全線試運營。
【歷時】
前后共花費2年時間
昨日上午,在地鐵3號線湖里公園站,記者沿著長長的隧道,來到右線最后洞通的地點。在現場,施工單位工作人員、媒體記者們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貫通時刻。
據悉,人才中心站—湖里公園站區間全長1868米,其右線全長1649米,區間橫跨思明區與湖里區,依次下穿仙岳路高架橋、仙岳隧道、南山路、蓮岳隧道匝道洞口。
廈門地鐵建設分公司土建專業經理王章榮介紹,人才中心站—湖里公園站是廈門地鐵3號線島內最長礦山區間隧道,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右線區間貫通前后共花費了2年左右時間,2017年2月19日開始開展豎井施工,經過1年多的準備,2018年4月30日,施工單位才正式入洞施工。
【難度】
4次穿越斷層破碎帶
在王章榮看來,之所以花費那么長時間,是因為這段區間挖掘的難度極大,區間最小埋深僅3米,4次穿越斷層破碎帶,再加上周邊居民密集影響大、火工品供應受限、出渣效率低、隧道埋深變化大、地質情況變化大、地下管線復雜等諸多因素,施工團隊克服了不少困難。這1649米的右線隧道,就挖了1年多。
“難度最大的是剛進洞的時候,只能慢慢開挖,每天挖掘50厘米左右,三四個月才挖了二三十米。”王章榮告訴記者,挖掘采用的是兩頭往中間挖的形式,挖到中間地質情況稍好一點,速度才變快。按計劃,右線貫通后,左線也將于下個月貫通。
此外,由于工地臨近廈門市國家環境監控點,對現場揚塵、噪聲以及爆破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章榮說,為了減少揚塵和噪聲,豎井上蓋了一個大棚,并且設置了噴淋系統。S9529044
為什么采用
礦山法施工?
地鐵隧道施工,主要采用盾構法和礦山法兩種方法。
盾構法,是用盾構機掘進施工;而礦山法,其實就是傳統的施工法,用開挖地下坑道的作業方式修建隧道。
選擇何種方法施工,主要看地質條件,并且還要綜合工程造價等多方因素。
為何地鐵3號線人才中心站—湖里公園站采用礦山法施工?廈門地鐵建設分公司土建專業經理王章榮介紹,這段區間地質復雜,石頭較多,采用盾構施工并不適宜,會對盾構機刀盤產生較大的磨損,只適合用礦山法施工。
相關鏈接
地鐵建設新進展
[廈門地鐵2號線]
全線32座車站主體施工全部封頂,并展開機電安裝及裝修工作;區間全線洞通、軌通。全線兩座主變電所全部完成封頂,并完成送電;高林停車場及東孚車輛段展開各單體施工。列車15列到段,并展開調試工作。
[廈門地鐵3號線]
全線26座車站,已完成13個車站主體施工;區間掘進60.5%;五緣灣停車場及蔡厝車輛基地展開土建施工;機電工程陸續開始進場。
[廈門地鐵4號線]
全線土建工程12個車站已開工9個,完成3個車站主體結構,區間掘進47.2%。
[廈門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
馬鑾西站、馬鑾中心站及集美島站完成車站主體結構,西濱路口站正在開展主體結構施工;馬鑾西站至馬鑾中心站盾構掘進完成,馬集區間盾構正在掘進。(海西晨報記者 雷妤 通訊員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