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小有積蓄,還增長了本領,開闊了眼界。”了解到女兒在廈門工作的近況后,歐克琴的父母很是欣慰。歐克琴的家在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去年11月,剛滿20歲的歐克琴通過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面試,來到千里之外的廈門,成為玉晶光電生產線上的一名技術工人。
自廈門火炬高新區與臨夏州廣河縣對口幫扶以來,火炬高新區堅持以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幫助臨夏州廣河縣脫貧致富為原則,積極組織大型用工企業接收務工人員,集中管理,集中保障,不斷深化勞務協作,合力打造雙贏局面。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區已組織輸轉廣河縣來廈務工人員358人。目前,來廈務工人員保持較高穩定性,員工每月工資均穩定在4000元~5000元。
歐克琴道出了廣河來廈務工人員的心聲:“能來到廈門工作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里的領導和同事們幫助我們迅速適應了這里的工作和生活。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今后我將爭取到更多的崗位上鍛煉,學習更多的工作技能。”
>>攜手合作
推進兩地勞務輸轉加快經濟發展
去年9月,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委書記楊元忠,州委常委、廣河縣委書記趙廷林等領導特意到玉晶光電看望來廈務工人員,鼓勵大家在火炬高新區的企業里安心工作,早日實現脫貧目標。去年10月,火炬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曉舟帶隊赴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落實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召開聯席會議并簽訂火炬高新區與臨夏州廣河縣對口幫扶框架協議,通過設立勞務協作站的方式,攜手推進兩地勞務輸轉新舉措,助力廣河縣加快經濟發展。
為更好地促進兩地勞務協作,在用工企業的遴選上,火炬高新區堅持以企業用工需求量大,經營狀況良好,工資待遇較好,工作強度適中,食宿和后勤服務有保障為標準,經兩地領導實地調研考察后確定。此外,廣河縣派駐工作人員與企業協同管理,與務工人員同吃同住,及時了解工作、生活上的情況,在溝通、協調有關工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務工人員的穩定性。
來到陌生的城市,這里一日三餐如何?住得習不習慣?廣河縣務工人員的所思所想,正是火炬高新區抓工作的著力點。考慮到廣河縣務工人員多是回族,火炬高新區聯合用工企業實地考察了周邊的清真餐廳,最后選定由臨夏州在廈企業黃河樓統一配餐。用工企業則免費為務工人員提供三餐和宿舍,并安排班車上下班接送。此外,為減輕企業負擔,火炬高新區與廣河縣均對用工企業進行了適當的補助。
>>授人以漁
專門制定培訓細則提供崗位鍛煉機會
扶貧工作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在火炬高新區的指導下,用工企業在“授人以漁”上做了不少探索。
玉晶光電人才發展與管理部經理陳永銘擁有20多年的培訓經驗,他和同事們針對廣河縣來廈務工人員專門制定了培訓細則,涵蓋通識課與專業課。陳永銘介紹說,由于工人的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企業力爭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工人的基礎素養來做培訓,通識課主要是法律法規、安全教育,技術課則由企業的技術講師手把手教授。系統培訓的目的是“教會員工掌握‘釣魚’技能”,今后還將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有意愿、有能力的員工多崗位鍛煉的機會。
廣河縣小伙丁麻乃經過上崗培訓,已能夠熟練操作機器設備。他說:“來廈門上班,我很高興,很滿意,感謝黨和政府!”
>>人文關懷
通過家鄉故事激勵對員工深度關懷
劉國華是玉晶光電生產三部的經理,公司聘用的廣河縣工人基本都在他的部門。為這些工人培訓時,劉國華的開場白通常是從老家安徽農村的兩張圖片開始:一張是低矮破舊的房屋,攝于十多年前;另一張則是連綿成片的樓房,隨著勞務輸出,農民開拓了致富路,村容村貌也展露了新顏。
劉國華經歷過務工人員從農村到城市的迷茫,他想通過自己家鄉的故事來激勵務工人員。劉國華所在的部門特別成立了七人小組,對廣河縣員工實行一對一的關懷和心理疏導,廣河的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難都可以隨時聯系七人小組。
玉晶光電相關負責人表示,玉晶光電扎根火炬高新區已經很多年了,在這里不斷發展壯大,現在投身扶貧攻堅事業,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