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海洋周了解到,不久前,廈門在國內首次實現對溪流入海垃圾軌跡實行預測預報。
2016年,廈門與美國舊金山市建立了“伙伴城市”關系,開展了海洋垃圾監測、評估與防治示范工作,由此開始探索建立廈門灣海漂垃圾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機制。
今年7月25日,由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牽頭,廈門完成了首份海漂垃圾漂移軌跡的預報,這是國內首次,并在廈門“智慧環衛”平臺、海洋與漁業局門戶網站以及“鷺海潮”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為海上環衛部 門和沙灘屬地管理部門組織力量、快速有效處置海漂垃圾提供依據,收到了良好效果。
目前,廈門的海洋垃圾約有80%來自九龍江流域,10%左右來自廈門轄區內9條溪流,還有部分是沿岸居民生產生活、海上人為活動產生的各類廢棄物垃圾等。
多年以來,廈門一直致力海漂垃圾的治理工作,已建立了一套海漂垃圾防治的長效機制,成立了市海漂垃圾應急處置協調小組,制定《廈門灣海漂垃圾應急處置預案》,以應對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情況下的海漂垃圾應急處置問題。(記者 陳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