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妙手華佗神,思邈神藥仲景論,神農本草時珍語,中醫瑰寶救國人。中醫,作為中華文化的魁寶,幾歷浮沉,傳頌至今,依然有一群人在為它奉獻青春年華。他們愛病人勝過愛家人;他們躺在病床上成為病人,卻仍在為其他病人看病;他們扎根基層,為治好每一位患者的疾病而拼盡全力。本期《廈門世家》講述的就是一個三代為醫的中醫世家的故事。
王華崑的祖父王成章,一生留在南平光澤縣,為當地人看病。
王華崑的父親王志雄,繼承家庭傳統學習中醫。現已退休,但仍在行醫看病。
在禾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一名30多歲的中醫醫生叫王華崑。他擅長針灸,能用幾根針治療失眠。他喜歡基層工作,因為他的父親、祖父也都曾和他一樣,扎根基層,用中醫療法為每一位病人治好病。
祖父王成章 縣委書記寫信挽留他
很小的時候,王成章就開始跟著舅舅學習中醫了。
“那時候沒有正規的課本,也沒有實驗室給你用,就是口口相傳。”王華崑介紹,爺爺王成章的老家在江西,那時恰逢國民黨抓壯丁,王成章遂逃離家鄉,來到了福建南平光澤縣,在當地開起了藥店。事業一帆風順時,王成章沒有忘本,他找機會去了福州,到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前身去進修學習。
學習結束后,王成章被學校留任為針灸講師。之后他又響應黨的號召“支邊支山”,回了光澤。“支山”的過程中,王成章把學到的技藝回饋鄉親。只要是有鄉親找他幫忙看病,他都會耐心診治。既會看病又會針灸,他的名聲在小縣城迅速傳開,許多人慕名而來。
“支邊支山”結束之后,王成章準備回學校當老師。當時的光澤縣委書記知道后,為了挽留他,專門向省里寫了好幾頁的信挽留他。最后王成章在眾人的挽留下,選擇留在縣醫院組建中醫科。
“從早到晚都是病人,不只是光澤本地的,其他周圍縣市,甚至外省的都來找他,經常看不到我爺爺,只看到病人團團將他圍住。”王華崑回憶,“爺爺沒有一天是準時下班,忙了一整年,大年初一早上,還沒睡起來鄉親就來拜年,都是來看病,但盡管病人很多,爺爺從來沒有拒絕過一個病人。”
退休之后,王成章返聘繼續為縣里的人們看病。“他的一生都在為病人服務,直到1997年去世。他就是我的偶像。”王華崑這么評價他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