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身邊有黑臭水體怎么辦?現在拿起手機就可以舉報。記者日前從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了解到,環保部與住建部共同開發構建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正式啟用。
湖明路18號排洪溝,水體顏色偏墨綠色
該平臺由信息報送、信息發布和公眾參與3個子系統組成,其中,信息報送系統和信息發布網站已經投入運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公眾微信號“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也已開通。市民若要監督舉報身邊的黑臭水體,可微信關注該公眾號,自行監督周邊水體(10米以內)信息,將感受到的氣味、顏色、垃圾、污水等情況及現場照片填報上傳。
在該公眾號上還可查看最新黑臭清單、治理動態及政策發布情況。其中,“黑臭清單”一項包含全國各省市黑臭水體數據資料,包括黑臭程度、河湖長名稱等。
記者從該微信公眾號中看到,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福建省有54條黑臭水體,排在全國30個省份(直轄市)的第15位。其中,廈門有5條水體在“黑臭清單”之列,分別為日東公園、新陽主排洪渠、浯溪翔安污水處理廠出口、湖明路18號排洪溝、蕓溪溪邊。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黑臭水體的“身份”,該公眾號均有很詳細的記述,包括地址、行政區劃、水體類型等,記者注意到,這5條水體黑臭程度均屬于重度。
記者隨后來到湖明路18號排洪溝,家住附近小區的黃琪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這個水體附近,“有時能聞到像臭雞蛋的味道,水體顏色和墨水很像。”黃先生表示,夏天的時候,惡臭更加明顯,不少經過的人都要捂住鼻子甚至繞道而行。記者發現,該水體顏色偏墨綠色,水流緩慢,水中還能看到不少雜質,隨著風吹,確實能夠聞到臭味。
市民黃先生登錄公眾號,把該水體的相關資料填好后點擊提交,該系統顯示提交成功。環保相關人士表示,相關資料提交上傳后,環保部和住建部的信息平臺就能接收到公眾提交的監督信息,并進行處理。“此舉有效串聯了社會公眾和各級、各行業的信息化需求,為實現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目標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