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廈門口岸臺灣食品進口批次已經占到了大陸三分之一。今年我市將繼續完善臺灣輸大陸商品快速驗放機制,力爭實現臺灣農產品快速運抵、快速通關、快速分撥,做到“當日臺灣采摘水果,次日抵達北京餐桌”。
去年8月,我市獲批成為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城市之一。作為對臺戰略支點城市,構建境內外聯通的內貿流通發展機制,成為我市主要試點任務之一。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在自貿試驗區和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兩大創新高地的推動下,我市正充分發揮對臺商貿區位新優勢,積極探索兩岸流通渠道快速對接機制,如率先實施的“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的兩岸商品快速通關模式,率先開展的每周5班常態化雙向通航的廈臺海運快件業務,率先實現的廈臺兩地海關信息共享和數據對接等。
廈門《食品冷鏈物流》九項系列標準先后發布,并于本月起全面實施。該標準是由市商務局和市物流協會委托臺灣工業研究院、廈門市標準化研究院、萬翔、夏商、正旸等單位,在臺灣地區相關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市發展實際聯合制定的。“該標準的出臺將使得廈臺兩地的冷鏈產業有了基本統一的標準,有助于深化兩岸冷鏈物流合作試點和經貿往來”,業內人士坦言,此舉將吸引更多的臺灣水果、水產品等需要冷鏈物流服務的商品在廈門口岸進口、分撥,繼而銷往大陸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