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論】
等待漂流瓶里的“戈多”
陳煒明
當英國小男孩杰克在他家鄉的海灘上撿起那個漂流瓶時,有太多的謎團向我們撲來:這個瓶子真的是從太平洋之濱的鼓浪嶼漂到大西洋畔的大不列顛的嗎?它的主人是誰?這封信里藏著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連日來,我們的記者試圖從蛛絲馬跡中還原這個故事,我們甚至希望找到瓶子的主人。但這一切似乎都是徒勞,人們等待的結果就像英國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經典戲劇《等待戈多》里那個永遠讓人充滿期待的人物戈多一樣,始終沒出現。盡管如此,但那句經典臺詞說得好:“咱們不再孤獨啦,等待著夜,等待著戈多。”
其實,這個瓶子里的謎團,不正是那個始終沒來的戈多嗎?答案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本身帶給人們美好的遐想,還有它在中英兩國的普通老百姓和媒體間傳遞的這份情誼。
小小的瓶子,讓英國11歲的杰克知道遙遠的中國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鼓浪嶼,有一所美麗的學校叫廈門大學,還有發生在這里的一段朦朧的愛情故事。小小的瓶子,讓我們聯想到鼓浪嶼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這里,曾是西風東漸的橋頭堡,這里,也曾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出發地,就像這個小小的漂流瓶,盡管它曾經滄海,卻也將東方的文明密碼撒播的西方人的世界里。
這就夠了,或許這個故事已經終結,或許這個故事僅僅是個開始,就像這封來自英國的回信,由于這個瓶子的緣故,西方的小朋友杰克對東方的廈門充滿好奇,希望能到這個瓶子的故鄉走一走看一看。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和他的家人一起踏上美麗的鼓浪嶼時,會對這個瓶子里的秘密有更深的了解。這,難道不是新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