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南來的,還是北往的;不論你是陜西人,還是河南來的,“上崗”之前統(tǒng)統(tǒng)先參加“培訓”,“科目”是閩南話。
近日,湖里刑偵大隊詐騙犯罪偵查中隊,在轄區(qū)內抓獲一個以臺灣人為首的詐騙團伙,主要欺騙的目標是在臺灣的“老鄉(xiāng)”。截至昨日,已查證其作案涉新臺幣過400萬元。
▲騙子用來記錄的筆記本
▲被抓的騙子和作案工具
出租房門口裝了探頭
最早的線索,來源于細心的轄區(qū)民警于工作中發(fā)現,金湖5里一棟高層的16樓兩間房門口,隱蔽的角落裝了一個監(jiān)控探頭。照常理,除非是開門做生意的公司,尋常人家是不會花錢裝這個的。
幾天的蹲守觀察,民警發(fā)現了更多疑點,房子里面似乎住了不少人,傳出的聲音不斷,卻鮮見他們出門,白天吃飯都是叫餐……一切的線索,都指向一個懷疑方向:這是一個詐騙窩點。
11月5日中午12點,屬地派出所與湖里刑大一起,沖擊了這一窩點。沖進去的時候,屋里的人正一手拿著飯盒,一手撥打著各種電話號碼,真是騙人也騙得“廢寢忘食”。
“上崗”前先“培訓”閩南話
對于警察的突然到訪,屋內的人無疑是錯愕的。電腦屏幕閃爍的大量聊天信息,已經無需他們再多做辯解。
2女2男,其中1名男子是臺灣人,當被問及誰是“老板”時,其余3人都齊刷刷地指向他——蔡某松,41歲,臺灣高雄人。眼見大勢已去,他只能低頭認罪。審訊中,警方了解到他還有同伙,當即繼續(xù)沖擊同小區(qū)不同棟的另一詐騙窩點,抓獲了臺灣高雄人、32歲男子陳某宇。
2個“老板”指揮3個“伙計”做事的行騙模式浮出水面。據介紹,他們的主要行騙對象都是海峽對岸的臺灣“老鄉(xiāng)”。詐騙手法,有時會謊稱可以提供貸款,有時會假冒可以幫別人提升信用卡額度,騙取別人的“保證金”和押金。有時,他們干脆直接打電話給對方,讓對方“猜猜我是誰”,“猜中”的人大多會信以為真,以為“朋友”或“親人”出了事,給蔡某松等人匯款。
因為騙取的都是臺灣人的信任,所以,對于請來的“員工”,他們要先“培訓”再讓其“上崗”。3個“伙計”,有的是陜西人,有的是河南人,有的即使是福建人,也并不會講閩南話,但都被他們“培訓”得會用閩南話跟別人聊天了。更甚者,為了增加欺騙性,“員工”每人都有筆記本,上面記錄了大量臺灣的地名、生活習慣以及電話號碼等,可謂費盡心機。
目前,涉案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