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下這些天文照片,靠的就是這臺自制的牛頓望遠鏡。
這是一個愛拆玩具的小男孩,在40年后的天文圓夢故事。
他叫顏明哲,安海人。從小,比起玩玩具,他更喜歡拆玩具,研究內部構造,還用竹片自制小玩具。初一那年,他在學校圖書館里翻看了一本《天文愛好者》雜志,從此進了天文的“坑”。初二時,他和朋友制作簡易望遠鏡,別人都沒做成,就他用兩塊錢買的玻璃和牛皮紙,看到了放大20倍的月亮。
后來機械成為他一生的專業,高中畢業后,他讀了兩年技校,開過一家機械廠,如今在一家企業做研發。從前他忙于工作跟家庭,沒想過購買天文望遠鏡設備進行觀測,直到2013年,他看到網上有銷售自制牛頓反射式望遠鏡鏡片,突然想,自己也可以玩一下。
反射望遠鏡原理
當平行光進入一個凹的拋物面反射鏡后,反射匯聚到位于鏡筒前端的一個平面鏡上,再由這個平面鏡將光線反射到鏡筒外的目鏡里,由此觀測到星空影像。
顏明哲用自來水塑料管做成三腳架和鏡筒,自己磨鏡片……
先用手磨機把鏡片磨成凹球面,再與磨凸后的磨砂輪加粗砂對磨,接著換更細的砂磨,最后一步,要在工具板上鑄瀝青模,用比奶粉還細的拋光粉精磨。
“搞這個不只是技術能力問題,更需要的是一種天賦”,顏明哲說,拋物面的精確度誤差不能超過頭發的萬分之一,只能靠感覺,但這個高難度卻能激發他挑戰的樂趣。“磨鏡片有時就像打太極,也是一種運動。”他會放著音樂,一邊重復著推拉的動作。
自制鏡片,很重要的一點,還在于便宜。顏明哲說,了一個400毫米口徑的望遠鏡,市面上同樣的鏡片要幾萬元,而他花了800元買一塊玻璃,千把塊就搞定了,這在國內的天文愛好者中也算佼佼者。
把400毫米望遠鏡載到晉江靈源山上,可以看清楚10公里遠南安水頭街頭廣告牌上手機號碼,看更遠的石井能分辨出酒店上名字的LED燈泡,看星體細節更加震撼,能看清楚木星云層,土星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