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斌的作品
“亦香吟館”曾是明代泉郡巨富李俊育、大家熟悉的李五的家產之一。后來由晉江陳氏買下,后代陳禹文在這里辦學堂,才有晚清狀元吳魯曾在這里讀書的掌故。
陳加斌說,他曾在房東家看到書法名家張瑞圖提寫的“讀書處”三個字匾額。館內有園林一處,主體是文人最愛的太湖石疊造的假山。
租下后,陳加斌將工作室原本隔開的空間打通,門口仿造出磚入石的風格鋪設地磚,把同樣熱愛繪畫的女友一起接過來,一同創作。
陳加斌泥塑鄰居們的頭像
除了畫畫,陳加斌還做泥塑,用泥土捏成街坊鄰居、好友、女友的頭像;有時刻自己喜愛的印鈕,這都是他的即興創作。陳加斌很講究,將石頭的紋理顏色充分利用起來,所以常常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做一件作品。
他最近淘到一扇舊木門框,將它改造成兩個大畫框。從裁切、釘框到調整顏色,花了不少心思和時間。“不用急著把作品完成,有靈感時隨時可以調整,急不得。”
“亦香吟館”的名字本來就充滿了藝術與人文氣息,走出了一位狀元,又繼續吸引著新的年輕人。這種續寫或許并非偶然,古城的肌理、血脈還在當下延伸。
陳加斌在自己的畫室
陳加斌特別喜歡深夜在古城里出動。
走在中山路上,當街道褪去白天的浮躁,褪去商店的強光,開始露出以前的商號招牌——“大上海理發店”、“羅克照相館”、“民主布店”,讓人處于一種時空的錯覺。既樸拙,也精致,超越了明顯的地域標準化風格。
這就是泉州特別珍貴并與眾不同的地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