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惠安石雕沉在“微笑曲線”中間
企業界有條“微笑曲線”,曲線中間是制造,附加值低;兩頭分別是研發和營銷,附加值高。而在石雕產業鏈中,惠安石雕企業明顯處于附加值較低的環節,附加值較高環節特別是研發、設計則讓給了別人。
榮耀:千年石魂流淌雕刻中
若有心盤點一下世界各地豎立的惠安石雕名作,你會驚嘆于它總數之多和分布范圍之廣:聳立于深圳萬福廣場高達19.99米的龍柱、湖南長沙橘子洲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主干道上的雕龍刻鳳牌坊、臺灣工商界泰斗王永慶石雕像和浮雕像、金門鄭成功雕像、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的鄭和雕像……惠安石雕的印跡已經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釣魚臺國賓館、南京中山陵、西安兵馬俑陳列館等建筑的大型石雕工藝,幾乎都有惠安石雕的貢獻。
1600多年前,惠安的能工巧匠將精湛技藝雕刻在留存后世的作品上。歷經傳承創新,惠安石雕已從發源于古代黃河流域的雕刻藝術中脫穎而出,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體,汲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范之精華,形成纖巧靈動的南派藝術風格。
如今,惠安雕藝發展了“石雕、木雕、磚雕、泥雕、瓷雕”五大雕刻品類,形成了“圓雕、浮雕、線雕、影雕、沉雕、微雕”六大雕刻手法。2006年,“惠安石雕”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惠安石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獲核準注冊。
2010年,惠安(含泉州臺商投資區)石雕石材產業實現產值143.14億元,完成增加值47.37億元,占惠安GDP的11.86%,成為產業支柱,全年出口交貨50億元。
尷尬: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說著英語、意大利語、格魯吉亞語等諸多外語的藝術家們齊聚惠安切磋雕刻藝術,這是10月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惠安)雕刻藝術節暨“榮發杯”石雕大獎賽上的盛況。
“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石雕技術,有世界上最好的工匠。”來自印度的雕刻藝術家SubbannaGopinath對惠安雕藝贊不絕口。
然而,盛贊的背后卻隱藏著不小的尷尬:參賽選手的助手大多是惠安雕藝工人,他們的工作贏得了參賽藝術家的認可,但作品的知識產權卻是屬于藝術家的。豪翔石業的廣場擺放著兩屆雕藝節的獲獎作品,惠安縣石雕石材同業公會會長、豪翔石業董事長蔣細宗說:“這些石頭不值錢,但是復制一件作品就要兩萬元,因為選手擁有作品的自主知識產權?!?/P>
“有匠無師”、“匠多師少”的現象,是整個惠安石雕產業面臨的尷尬境地。
在那些蜚聲世界的城市雕塑、名人雕像等大型石雕作品中,絕大多數設計者都是著名設計院、高等院校、藝術大師等,惠安石雕企業主要負責雕刻、安裝等環節。
“高額的設計費都沒賺到,企業賺的是辛苦錢”,一位不愿具名的石雕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說,“不少作品上甚至沒有雕刻、安裝企業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