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Netflix不再是質量保證,看到《瘋子》這樣一部好劇,是讓人非常驚喜的。
在播出之前,《瘋子》的班底就讓人期待值很高。導演凱瑞·福永,代表作是有口皆碑的《真探》,編劇由福永和帕特里克·薩默維爾共同擔任,后者曾是《守望塵世》的編劇之一。而石頭姐艾瑪·斯通的加盟,更是為對它的好預期增添了砝碼。
去年,石頭姐的一組照片帥哭無數人,空姐也跪倒在石頭氣場和美顏之下,后來知道是《瘋子》里的造型,就嗷嗷待哺般等好戲開場。
走路帶風
21號《瘋子》上線,結果沒讓人失望。豆瓣從8.1升到了8.3(開始很多人看不懂),IMDb評分8.3,爛番茄81%的新鮮度。
石頭姐畫風突變,怎么一個劇里倆截然不同的風格?往下看啦
爛番茄站評夸它:“被《瘋子》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大膽的故事,以及艾瑪·斯通、喬納·希爾驚人的表演吸引住了!”
《綜藝》雜志評價:“《瘋子》通過了每一個考驗,躋身年度最佳劇集的行列中。”
《華盛頓郵報》稱這部劇有“神奇的魅力”,認為它開頭過于復雜,但中后期憑借細節豐富的夢境、高度個人化的體驗輕松吸引到觀眾。
這個評價應該是很多人的共識——開頭太不知所云了,但越到后面越好看。豆瓣網友強烈建議熬過前三集,而空姐覺得,第四集開始只是讓這部劇變得有看頭,而最后兩集才真正讓它有資格一拼“年度最佳劇集”。
看了下IMDb分集評分,果然英雄所見略同啊~
從第一集的7.6到最后一集的9.0,相當低開高走
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乍一看與我們的現實很相似,但隨著劇情推進,一些差異就顯現出來了。
石頭姐飾演的安妮到小超市買煙,老板問她怎么結賬,她說:“我準備用廣告兄付款。”
使用廣告兄付款后,會有一個廣告兄員工跟在你身邊,不斷念廣告給你聽,買的東西越貴,念的廣告越多。
空姐想起《黑鏡》第一季第二集,所有借助電子屏進行的娛樂項目,都有廣告在前,跳過廣告要花“錢”,和現在視頻網站跳廣告一樣的,《瘋子》這設定就腦洞大多了。
和我們的現實一樣,這是個隱私危機的世界。
“那些混蛋會記錄客戶的會話,建立全國客戶偏好數據庫。”
也有著一樣的不公和痛苦。
安妮一貧如洗,家庭也問題諸多,父親把自己關在一個自制的小空間里,母親在她很小時候就離開了,她想去鹽湖城找妹妹,結果好不容易攢的錢被房東強行收租拿走了。
男主歐文出身一個豪門大戶,但并不幸福,他患有精神疾病,十年前曾入院治療,他會看到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哥哥。因此,他在家中受到輕視,租住在狹小的公寓,坐地鐵只能用廣告兄支付。
現實中的哥哥被指控性侵,父母要求他在法庭上提供偽證,幫即將結婚的哥哥擺脫指控,維護家族名譽。為此,不惜在準備官司時揭他的瘡疤,防止他的病影響證詞可靠性。
哥哥的辯護律師審問歐文
一個獨白在開頭說:“同志情誼、教派、家庭、友誼、愛,這些定義了你的聯系。沒有這些關聯,我們就會迷失、戀情困難,孤身一人是很痛苦的。”(記住這句話)
念白的同時,路上播放的廣告語說:“你們在一起時,連食物都更好吃了。”
這是該世界另一個特產:雇傭朋友。當你感到孤單,或者想念某人,被雇傭來的人就會根據你提供的人設信息,努力扮演這個人。
安妮長期依賴一種藥物緩解現實痛苦,但這種藥市面無售,是奈博汀生物科技制藥下屬實驗室用來做實驗的藥品。為了成為實驗人員,她假扮該公司員工帕特里夏雇傭的朋友,接近了帕特里夏。
與此同時,歐文也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參與了奈博汀的實驗。在那里,他們將經歷驚險離奇的夢境,體驗多種奇妙的人生,而實驗的目的,是借此治療他們精神心理層面的疾病。
實驗場景
別看“機緣巧合”四個字說得輕巧,其實看懂頗費了空姐一番功夫。
前三集,劇情主要在介紹精神病友們的背景,使用的是代入感極強的主角視角!意味著什么,精神病人看到的就是我們看到的,真真假假分不清。
最初是歐文的視角。
想象中的哥哥出現,跟他說:你被選中了要拯救世界,任務的細節會由一個女特工傳達給你,你見到她的時候就會知道。
歐文用廣告兄購買地鐵票,其中一條是“臨時志愿丈夫”的招聘廣告,海報上的女人,是安妮。
歐文走在路上,看到路邊的廣告牌,上面還是安妮。
當他受邀參與奈博汀的實驗,走進奈博汀大樓時,意外地發現,安妮也在實驗者行列中。他認為這些都是暗示,安妮就是那個女特工。
他上前搭話,受到安妮的冷臉相待。想象中的哥哥又出現,勸他:和她聯系。歐文于是鼓起勇氣追問:“你是我的聯系人,我的指示呢?”
而這次,安妮給出了回應。
什么??這劇是關于腦洞青年拯救地球的嗎??
然后到了第二集,忽然轉到安妮嗑藥、四處張貼尋狗啟事、努力賺錢去鹽湖城找妹妹。
最后,安妮靠接近、威脅奈博汀員工帕特里夏,混進了實驗者隊伍。
這又是哪跟哪?毒癮女青年的勵志人生?
忍住,繼續看……
參與實驗的一共12人,他們住在膠囊艙里,互相不允許發生關系,在實驗正式開始前,工作人員播放了一段講解視頻。
奈博汀稱,他們開發了一個革命性的程序,可以治療全部心理問題。治療分三步:識別、繪圖、對峙。對應的有三種藥,吃過后由智能計算機GRTA對大腦進行分析。
識圖:服用藥物A,將內心的核心創傷拉到表面,即強制在夢境中經歷生命中最糟糕的時期,GRTA對此進行分析,以制定接下來的治療策略。
繪圖:服用藥物B,發現大腦為自我保護而制造的盲點。
對峙:服用藥物C,計算機會繪制出有針對性的治療系統,用先進的腦波科技進行治療。
最后——
“你會重生。”
服用藥物后,把頭放入腦波控制設備
在安妮的識圖夢境中,重演了她生命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原來,妹妹即將嫁去鹽湖城,兩人進行分別前最后的旅行,途中爆發矛盾,并在誤會沒解開時出了車禍,妹妹身亡。
而歐文多次在廣告上見到安妮,純粹是因為她太窮接太多兼職,安妮因為是靠威脅員工混進的實驗室,擔心精神分裂的歐文會壞了她的事,才配合他拯救世界的腦洞。
到這,空姐終于看懂,是講新編寫的AI治療心理問題的?。?/p>
正在為自己的智商歡欣鼓舞時,第三集后半段……
又懵逼了(╯‵□′)╯︵┻━┻
主持實驗的村本博士吸毒身亡,另一關鍵人員安住淳去尋找已經離隊的開發者詹姆斯,希望他接替村本的位置。
兩人就時不常進入“不說人話”的模式,比如這樣:
“你們沒法減弱現實測試,如果它降至NREM3。”
Emmm……這時候空姐不太撐得住了,準備關掉視頻,結果高能來了!
詹姆斯告訴智能計算機GRAT,村本博士死了。安住淳問它,感覺怎樣。它回答:“我感覺……很復雜。”
安住淳沒有在意,回到“臥室”睡覺了。
這里讓空姐眼前一亮。這個世界的視覺風格比較割裂:富人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現實別無二致,豪華別墅、奢華晚宴;窮人生活的世界輕微賽博朋克,帶著低端、臟亂感的花哨與破敗;科研人員們的環境科技感重、白色簡潔為主,但高科技電腦設備的設計,又呈現了90年代科幻片那種龐大、沉重、冗雜的風格。
安住淳的“臥室”,設計頗有新意
高科技心理治療電腦GRTA,色彩鮮艷,體積龐大,線路外露,按鈕老式
集合到一起,共同構成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看到這些,即便沒有廣告兄、雇傭朋友這些設定,你也能直觀感受到,這不是我們正生活著的世界。
在這個科幻片快被蘋果極簡風和賽博朋克二分天下的時代,看到這樣別出心裁的科幻世界,已經足夠讓人歡喜。
回到我們剛才說的高能。當所有人都睡下了,GRTA用燈光構成了一張臉,臉上流下淚水。
注意看,“淚水”沒有停留在計算機上,而是一路向下走
陰謀感滿滿卻又透著點悲傷的背景音樂中,光一路滑到看著像中央處理器的位置,里面忽然沸騰,一滴水就這么滴了下來,仿佛一珠淚滴。
然后,設備中一個小零件就被燒壞了。而安住淳和詹姆斯都對此一無所知,第二天,12位實驗者如常坐上了實驗椅。
后面發生什么變故,包括安妮和歐文在內的12位實驗者會經歷怎樣的兇險,GRTA這滴淚珠是什么情況……這些空姐通通不劇透了。
這部劇信息量真的很大,講了這么多,才只是挑了前三集中最容易懵的情節與設定,幫大家掃除一下障礙,但從第四集,也就是GRTA流淚燒壞設備、實驗者進入到更危險的環節之后,真的高能不斷!
而最后兩集……哎呀,不能劇透,但可以大概解釋下評分猛躥的原因。
一個是,大家看到結尾,發現很多東西在前面其實都有鋪墊,小到無關緊要的人物關系,大到全劇的核心線索。
比如本劇后期才出現的一個關鍵人物,詹姆斯的母親格麗塔·曼特雷,其實第一集就多次出現在廣告牌、書籍封面上。
第一集中,歐文在看曼特雷的書,而最后一集,他死里逃生見到曼特雷,說了句:“我是你的粉絲。”
又如開頭那段在前八集都看上去毫無用處,喋喋不休的念白:“同志情誼、教派、家庭、友誼、愛,這些定義了你的聯系。沒有這些關聯,我們就會迷失、戀情困難,孤身一人是很痛苦的。”
全劇一直在強調:聯系。到最后你會發現,事件起因是它,最后讓一切收場的也是它。
還有,劇的中間,有五六集都是男女主各種無厘頭的夢境,破碎、迷幻、不知所云,但看完結尾再回頭,很多細節非常值得回味。
另一個原因,是從作為主角的歐文和安妮,到配角科研人員詹姆斯和安住淳,甚至那個后半截才出場,但一出場就表現得專制、自負、咄咄逼人的奇葩老太太格麗塔·曼特雷,都有堪稱“人物曲線”模板級的變化。
他們出場時,都是放在現實中我們絕不會做朋友的人,但經過短短十集(有的人不過四五集),就可愛得讓人想抱走!
哦,是不是忘了說?雖然這是個全員都有精神病的科幻劇,那些角色們又那么的不幸,但它不萎靡,不沉重,極度有愛。
就是那種腦洞蠻大,過程挺波折險惡,但最后卻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類型,明明是美劇,卻特別有日劇感。
這種愛的呼喚又絕不空泛、甜膩,它是用耐心的細節一步步刻畫出來的,是在真實的痛苦之上挖掘出來的,于是就連一向重口暗黑的空姐,這次也不免陽光了一回,看到結尾這一幕,歐文和安妮開懷地笑,背景音樂輕快飛揚……
嘖,真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