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張好好一出場便驚艷眾人,是東京第一花魁,其實在歷史上,杜牧曾有一著作《張好好詩》,那么,張好好結局是什么?歷史上的張好好是什么樣的?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夢華錄》張好好結局是什么
從《張好好詩》里面看,結局很大可能是be,具體還是要等劇播出了。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有五言古詩名為《張好好詩》(并序),在序言中,杜牧對整首詩的背景做了一個交代:說在唐文宗大和年,杜牧在江西為吏部沈公沈傳師的幕僚,在江西沈府與年方十三歲的張好好相識,那時候的張好好剛剛被編入樂籍,一年后,沈公改官,將張好好帶去了宣城樂籍,又過了兩年,張好好被沈公的弟弟著作郎沈述師看中,納為妾,再過了兩年,杜牧在洛陽與張好好重逢,感懷非常,寫下了《張好好詩》贈送給她。
張好好,從一出場就很驚艷,東京第一花魁,才情動人,身處樂籍,卻得天家稱贊,給他牽馬的是文人柳相公,她面容嬌美,妝容古典,不僅天賦過人,而且極為勤勉,三更睡五更起,有一身傲骨,雖為樂籍,但自強自立,精湛技藝博得官家贊賞、才子牽馬、百姓艷羨。
張好好她是有自己的傲氣的,而這樣一個人物,即使已經被皇帝夸獎賞析,她依舊無法擺脫歌伎這個身份給她帶來的自卑。這樣一個人是矛盾而痛苦的,她自持有無限才華,而這個才華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她自己的身份,而即使他有這樣的才華,也無法擺脫這個身份。這樣矛盾而痛苦的心理,讓她只有自持高貴,自認清高。
對于這樣一位女子,很多人更好奇她在劇中的結局,在劇里的她似乎帶有一種悲劇色彩,前面極力的拔高自己不被人輕視,骨子里還是知道自己地位的,可能會是劇里最不幸的人物結局。
歷史上的張好好是什么樣的
從《張好好詩》里,我們能看到這位傳奇的歌伎坎坷顛沛的一生。張好好是南昌人,十三歲時已經出落得美麗非常,“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杜牧描繪出了張好好在宴會中演唱的驚艷場面,張好好站在高高的滕王閣上,歌聲飛揚于贛江,在華美的宴席中,無人不為之傾倒。詩人極為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張好好的美貌與歌喉,“吳娃起引贊,低回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張好好在仕女吳娃的牽引下,長袖半遮走出,梳著高低合適的發髻,青螺小襖下是嬌俏的身形,“盼盼乍垂袖,一聲離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張好好的歌喉也讓在座之人驚嘆不已,杜牧以“離鳳呼”來形容張好好的歌聲就像鳳凰高鳴一樣清脆高昂。很顯然,宴會的主人對張好好的歌聲也相當滿意,稱之“天下殊”。
此時的張好好,真如群星拱月,是華貴宴席中的明珠,沈公將張好好收入樂籍,或許那時還是個天真少女的張好好,并未想過入了樂籍會失去自由,她或許只知道等待她的將是一場又一場盛宴,是無數的金銀珠寶和極盡的歡娛。
后來張好好成為了沈著作的小妾,成為小妾之后的生活似乎并不如人意,她生活于孤寂清冷之中。
在經歷過極致的奢華后,最終生活顛沛,年僅十九就遭拋棄,淪落為賣酒之女。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