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品走“慢熱”路線終成經典
如今,《獵場》網絡評分偏低,也有網友呼吁,這個階段不要操之過急打分,還是等劇看完之后進行客觀評價。有觀眾認為:“人人都想出新,人人都怕相似。有多少編導做到了出新?有多少連前5集都沒看到就急著打分的人能從自己習慣的套路里接受出新?”還有觀眾透露為了胡歌的表演在堅持,“等我堅持到第8集的時候,覺得其實《獵場》還不錯,這個故事本身挺有意思,一個具備騙子血質的人如何千辛萬苦找到自己的心。可能主創的才華過于高端,所以拍得有點矯情,但是胡歌的表演已經漸入佳境”。
看過后面劇集的劇評人李星文表示:“姜偉似乎迷戀重生故事。或者說,喜歡讓主人公置之死地而后生。《獵場》里鄭秋冬也是迷途羔羊,隨后踏上自我救贖之路。我看過后頭的部分章節,信心不墜。”據悉,后面的劇情確實比較燃。
從這幾年的多部經典作品來看,有的作品確實是走“慢熱”路線,口碑和收視一路上揚并被視為經典。
同樣是胡歌作品,《瑯琊榜》的頭兩集也因為需要大篇幅交代復雜的人物背景,引起“沉悶”的爭議,但隨后劇情的跌宕加上演員的表演十分給力,口碑一路上揚,收視上升。有趣的是,近年來“慢熱”的作品多數來自正午陽光,包括《歡樂頌》《外科風云》。《歡樂頌》前半段的“無趣”、《外科風云》頭幾集的“爭議”在劇情發展中漸漸消弭,收視率回升,口碑也實現逆襲。
《獵場》能不能同樣上演逆襲好戲?姜偉和胡歌對這部作品表現得信心滿滿。胡歌曾在微博上曬劇本稱:“《獵場》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一個劇本,鄭秋冬也是我遲遲不愿意抽離的角色。”姜偉導演則認為,這部劇是單元模式,每個單元的階段性演員,“戲好得一塌糊涂”“戲是階段性的,都是跟著胡歌介入到一個局里去,在這一圈人中誰都不能差,一旦演過去了,后面都沒法補回。所以在拍的時候盡量抓住,誰也不能掉隊。這是一群有閱歷的人,沉穩成熟,他們一牽手演技就在線上,處處都在飆戲”。
迅速接入劇情的
網劇思維或可借鑒
說到《獵場》開篇的“慢熱”,有觀眾建議,剪輯方面“完全可以先從第五集開始講起,先抓住觀眾眼球。前面鄭秋冬的青澀期、迷茫期可以用閃回的方式穿插在后面,這不就順眼了嗎”?還有觀眾覺得:“看片花的時候很好奇胡歌為什么會入獄,如果拿這一段做開頭、迅速接入劇情,會不會更好?”
確實,從今年多部“爆款”網劇看,開篇劇情剪輯確實精彩。《白夜追兇》一開篇近七分鐘的長鏡頭,就將故事的基本面鋪展開來,故事設定也精巧,懸念迭起。《無證之罪》開局很快進入主線,開啟燒腦模式。《顫抖吧,阿部!》中男主角出場表演的是胸口碎大石,瞬間讓觀眾笑閃了腰。有評論說劇中平均25秒就能出現一個令人捧腹的“梗”,天馬行空的混搭設置被認為“符合年輕人的追劇口味”。此外,對于《河神》等熱播網劇,觀眾認為“哪怕劇還不成熟,至少看的時候有懸念,一下被‘抓住’,就不會有審美疲勞”。
怎樣才能成為“爆款”?《白夜追兇》監制五百表示:“要成為爆款,內容先過七八十分才有可能性,如果一上來只有六七十分,后來的熱度就難了。”而且,要與目標受眾取得良好的互動,就需要一定的“網感”。盡管這僅僅是《白夜追兇》主創總結的“爆款”思路,但對電視劇來說,也是可以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