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島內出生人口數直直落,長壽年齡又攀新高,人口的“死亡交叉”就在眼前。臺當局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原本估計4年后臺灣出生人數將低于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但臺相關部門的最新資料顯示,最快2019年,“死亡交叉”就會來臨,由此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益發嚴重。
統計顯示,今年前9個月,臺灣新生兒僅有14.3萬,死亡人口則攀升到13萬,今年出生人口數將是歷年次低,人口自然增加數將改寫歷史新低紀錄。
報道稱,如果這一情形無法逆轉,2019年起人口“死亡交叉”所衍生的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很快會給社會造成極大壓力。人口結構上一旦人口紅利消失,人口負債就會越來越恐怖。
對此,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31日說,今年新生兒數量少于20萬,是很嚴肅的問題,未來將建立友善的育兒環境,推動經濟發展,讓民眾有較好的收入,讓他們愿意生兒育女,預計臺立法機構下個會期將會提出對策。
數字
生育率全球最低
數據顯示,臺灣地區生育率,2010年、2013年為全球倒數第一,2009年、2014年為全球倒數第二。
老人比小孩更多
臺灣老化指數于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100.18,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全臺共有15個縣市的老化指數破百。8月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整體的13.55%,0歲至14歲的幼年人口占13.22%,老人比小孩多了近8萬人。
晚婚不生成常態
2013年,臺灣男性初婚年齡為32歲,女性初婚年齡為29.7歲,平均初婚年齡超過31歲。大城市晚婚現象更嚴重,以2015年的臺北市為例,男女平均結婚年齡分別為34.8歲與33.3歲。2015年,臺灣11個縣市的婦女生育第一胎時平均年齡30歲,其中臺北市平均生育年齡達32.44歲。據學者估計,到2035年,臺灣40%的家庭可能沒有小孩,50%的家庭沒有孫子。
青壯年負擔更重
2061年,臺灣人口將減少24.2%(約547萬人),其中青壯年、幼年人口會減少一半,同時高齡人口激增1.6倍,這意味著目前平均6.2個青壯年負擔1個老人的情況,到時會變成1.2個青壯年負擔1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