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根據臺“公路總局”資料,此次事故的司機康姓駕駛員于2011年4月取得職業大客車駕照,有13件違規、2件交通違規未結(未系安全帶及于高速公路違規),無酒駕違規紀錄。
從記錄上看,這是一位多次違規的司機,而這次違規卻把命也搭上了。警方已分析游覽車上的記錄器指出,游覽車過彎時車速約為60公里,而高速公路彎道限速是40公里,司機明顯超速20公里駕駛。除了超速,也不乏一些司機酒駕違規釀事故。例如2016年7月19日在臺發生的26人死亡的嚴重車禍,司機在事后就被確認為嚴重酒后駕車。
一些看似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卻被一些司機忽略了。臺灣的地勢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既考驗著游覽車司機的駕駛技能,也考驗他們的責任心。
游覽車品質管理需注意
據臺灣“公路總局”表示,發生事故的游覽車,經查為1998年4月出廠,車齡已經19年,下次定檢日是今年4月16日。早期因臺灣島內常發生老舊游覽車事故,臺當局規定載陸客游覽車車齡須在12年以內,直到2016年3月才取消年限。
發生事故的車齡較“老”也許是個問題,不過新車也存在隱患。有臺灣游覽車品保協會技術顧問說,因長期低價搶客、游覽車“新車”往往會壓低成本,導致業者壓低成本買便宜車,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有島內學者表示,臺灣游覽車幾乎都是進口底盤后,再加裝車體、視聽等豪華設備,被業界形容是外觀漂亮、車體安全卻不堪一擊的“新娘車”。而不少游覽車本身就是司機自己單獨經營的,許多旅行社為了節省成本,就雇傭這些游覽車來服務。這就導致一個司機不會額外再找其他司機換手駕駛,從而一再僥幸地接一趟單子沒事就再接一個單子。至于輪胎該換或是剎車該檢查,都不會太重視。
總之,確保旅行團的行車安全十分必要,不要讓游客在欣賞美景時卻需冒著生命危險。(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