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當局“農委會”統計,去年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大幅減少。對于這種變化,“農委會”認為主要是去年臺灣接連遭受寒害和臺風,由于氣候因素影響,導致產量大跌,不足以供應外銷所致。臺灣《中華日報》7日發表社論說:這種不敢面對現實,只求粉飾太平的心態,顯然不會解決問題,預料今年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很可能還會持續衰退。
一般人印象中,兩岸貿易,臺灣似乎一直保持順差,不過長期以來,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大陸對臺灣卻是出口多于進口,其主要原因是,臺灣對大陸部分農產品有著特殊需要,不容易找到替代市場或產品。2003年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還不到2億美元,馬英九上任后,兩岸農產品貿易開始快速成長。
根據“農委會”統計,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出口金額,從2009年的三億六千五百零九萬美元開始一路爬升,2014年已經飆升至九億九千七百六十五點九萬美元,2015五年更創下7年來高峰,來到十億零五十八萬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量的20.5%。臺灣對大陸農產品貿易,也由逆差轉為順差,農民因此獲利不少。
不過,去年臺灣出口大陸農產品僅九億零六百六十萬美元,占比也略微下滑到19.4%。盡管大陸仍是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但外銷減少,當然值得注意。
按照“農委會”的說法,大陸石斑魚、甲魚蛋的養殖技術日趨成熟,水產品外銷大陸的確造成沖擊,這是必然趨勢。但去年銷大陸出口金額降低,主要還是受到年初寒害,及下半年的重大臺風侵襲影響,導致產量大減,不足以供應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