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7日發表社評指出,民意急速下滑的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雖然為自己辯護是為改革打地基,然整個執政團隊雜亂無章的表現,甚至還存有在野黨蠻干的心態,根本與選前承諾截然不同,所以民進黨也別怪為何被批評為“發夾彎”。
民進黨要知道,既然同時掌控行政及“立法”兩部門,民進黨就該以“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態度,好好處理政策,尤其面對瞬息萬變的內外局勢,蔡英文當局更沒有掉以輕心的空間與時間。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面對勞工團體為了“一例一休”而走上街頭,蔡英文軟性訴求,“勞工永遠是她心中最軟的那部分。”看到向來是公共穩定支柱的軍公教,為了無法容忍綠營的長期抹黑而上街頭,蔡英文也說會“捍衛他們的利益與尊嚴。”看到臺商因不確定的兩岸關系而心生焦慮,蔡英文以“維持兩岸現狀”來再三安撫。面對各界對“新南向”政策能否落實的質疑,蔡英文也趕忙推出說帖來掩護其“口惠而實不至”的尷尬。看到反對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的廣大聲浪,蔡當局急忙撇清自己的角色,指稱與交換日方的承諾,以洽談“臺日經貿協定”無關。
蔡英文以“文青風”的說法回應這些問題,其真相就是做不到。但她不敢說,身邊幕僚也不敢承認,因為揭露真相將會讓民眾對蔡當局徹底失望,如果不是絕望的話。難怪有評論家要說,至今仍支持蔡英文的人,不是出于意識形態的相挺,就是對她有所求的人。
首先,面對放假日的爭議,蔡英文認同資方所說的“勞工的假太多了”,所以要求民進黨“立院”黨團貫徹她的主張,務必砍掉7天的假日。所謂“一例一休”能否為廣大勞工帶來實質休假或加倍的加班費,就等明年再說吧!至于與勞團的沖突,就當作“夢一場”好了。
所以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敢與勞團嗆聲,黨團干事長吳秉叡則說“不喜歡一例一休的人,下次可以不投票給民進黨”。這樣的言行,對照蔡英文的“謙卑、謙卑、再謙卑”,豈不自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