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斷有人提議將電子競技納入奧運會,也有部分人士反對該主張。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推動電子競技成為奧運會項目任重道遠,但總需要有人去推動這項工作。
中國香港奧委會副主席霍啟剛不久前出任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他表示,聯合會長遠目標就是要讓電子競技登上奧運舞臺。“我可以明確地表示,聯合會愿景是在未來將電子體育納入到奧林匹克大家庭,我們的使命就是幫助亞太地區所有國家和地區發展電子體育,建立健康的電子體育生態環境。”
霍啟剛說,近年來亞洲電子競技發展迅速,參與人數和專業隊伍不斷增多,民眾對電子競技認識程度不斷提高。他認為,不能將電子游戲等同于電子競技,因為兩者在參賽者素質、人數、規則存在差異,也不能將電子競技等同于電子體育,因為電子體育包括電子競技、人工智能比賽、無人機比賽、機器人比賽等,兩者范疇不同。
在霍啟剛看來,電子體育同樣需要奧林匹克精神,唯有此才能在體育圈立足。“我們在發展電子體育的過程中,必須恪守奧林匹克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需要通過努力讓電子體育達到國際奧委會的評估標準,倡導和平、平等、公平競爭、教育為本等理念,這些都是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發展的基石。”他說。
盡管對電競入奧充滿期待,但霍啟剛也意識到這份工作并不輕松,目前最大障礙是電子競技很難在各國和各地區都得到認可。“目前首先要做的是成立一個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電子競技國際組織,這只是電競入奧的第一步。雖然這條路很漫長,但不意味著實現不了,需要慢慢去推動這個事情。”
對于“電子競技不是體育運動并反對將其納入奧運會”的觀點,霍啟剛有自己的看法。他說,電子競技需要專注力和靈敏的大腦反應,通過對參加電競比賽選手體能、脈搏變化進行監測會發現,獲勝者都是在體能和智能方面突出的人。參加電競的選手往往二十五、六歲就要退役,因為在比賽中體力和腦力消耗都很大,并不亞于參加一些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