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石獅,街頭巷尾活躍著這樣一群身影:他們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陽光下奔波的外賣騎手、深夜堅守直播間的帶貨主播……他們既是城市運轉的“毛細血管”,也是新業態經濟發展的蓬勃力量。近年來,石獅市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難題,以創新思維破解勞動關系認定困境,以暖心服務織就社會保障網絡,讓15萬余名新業態勞動者在城市“留得下、融得進、有保障”。
“掃碼就能入會,還能在線申請法律援助,太方便了!”日前,外賣配送員小李通過手機輕松完成工會入會手續。這得益于石獅市創設的“1244”工會服務模式——以“一個聯合會”為核心,打通線上線下兩條入會渠道,打造樂業XIN驛站、共享職工之家等四類服務陣地,推出初心、匠心、暖心、舒心四項特色服務。目前,全市已組建新就業形態工會組織44個、吸納會員2587人。
“1244”工會服務模式為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筑牢權益屏障的同時,石獅還通過規范化搭建“暖心驛站”,以“全天候”服務撐起勞動者“避風港”。記者了解到,目前,石獅已在21處重要工業園區、電商園區、街區等設立12個“暖心驛站”,每個驛站均配備桌椅、空調和飲水機、充電充氣工具、雨傘雨具、應急藥品等設施,讓“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成為現實。
此外,面對新業態用工模式復雜、社會保障水平低等現實困境,石獅還開出多劑“良方”,用“繡花功夫”織就保障網,讓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網約工”變身“新市民”:
——開展技能提升。與中國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共建“石獅市跨境電商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跨境電商運營師”工種開發和職業標準制定、實訓教學、技能培訓、技能考證等方面進行合作。2024年以來,開展涉及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等新業態工種的培訓班15期,兌現培訓補貼67.14萬元,惠及733人次;兌現見證補貼19.61萬元,惠及105人次。
——完善評價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電子商務行業人才評價標準,通過“基礎指標+企業技能自主評價+專家專業評價”,以積分量化形式評價電商人才,形成電子商務行業人才評價“石獅樣本”。截至目前,已有1466名電商人才進行建檔。其中68名電商人才入圍積分入學,49名電商人才入圍積分入住。
——織密保障網絡。全面推動快遞員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政策落地實施,目前在郵政管理局備案的1260名快遞員已優先參加工傷保險。督促企業依法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引導新業態勞動者以靈活就業方式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積極推進職業傷害保障工作落地,為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職業傷害保障。
——強化權益保障。督促指導新業態用工企業自覺履行主體責任,切實維護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勞動保障權益。在新業態從業人員較多的寶蓋鎮、錦尚鎮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體化調解中心,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強化裁審銜接和典型案例指導,把案件處理過程變為普法的前沿陣地,促進用工平臺企業守法規范,保障勞動者權益。
?。ㄓ浾?周進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