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漁民更換漁船船舶證件要到政務服務中心,需花費大半天時間,有時材料攜帶不齊,就要花更長時間。現在‘家門口’就可以補辦船員證,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祥芝漁港“黨建+”鄰里中心,船員老蔡不到半個小時就拿到重新補辦的船員證,激動得頻頻點贊。
今年來,石獅市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契機,以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全覆蓋建設為抓手,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化調查研究,著力推動“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成為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堅強陣地、融洽鄰里關系的溫馨家園,用心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全域布局46個點位,讓群眾15分鐘可及可達
“白天我們都要上班,兩個孩子放在家里,除了寫作業就是看電視、玩手機,對他們影響很不好,這個鄰里中心的暑托班真的是幫了忙。”在寶蓋鎮坑東村一企業上班的王女士,往年暑期都得操心孩子“怎么管”問題。坑東村“黨建+”鄰里中心建成并推出公益暑托班后,很好解決了她這一心頭大事。
在“家門口”不僅可享受托幼、托教,還有養老、診療、休閑娛樂等綜合服務,這也是石獅市打造“黨建+”鄰里中心的初衷,“為的就是實踐管用、基層愛用、群眾受用!”石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實現這一宗旨,兩項工作走在前,“首先是劃定服務范圍,其次是摸清轄區各類群眾的需求,才能讓這一服務陣地真正發揮功能、造福于民。”
為此,石獅市立足城鎮化率高達86%的特點,根據產業業態、居住群體、社會結構等實際情況,將“黨建+”鄰里中心劃分為城市社區、工業園區、傳統村落、商圈市場等4種類型,按15分鐘步行可達范圍,以鎮域為單位,全域一體統籌規劃,布局建設46個“黨建+”鄰里中心。其中,對3000人以上村(社區)和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一般單獨設立;對人數較少但地域相對獨立的也實行單獨組建;對地域相鄰或業態相近的實行鎮域統籌、跨村聯建、同步覆蓋。
在此基礎上,結合區域實際和群眾需求,石獅采取改造升級老舊陣地、騰退辦公用房、盤活閑置公共場所等方式,充分整合區域各類服務場所、資源,分批打造出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的“黨建+”鄰里中心,讓居民群眾15分鐘內即可享受到多元化、便利化的服務。
精準設置“6+X”項功能,讓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以前要辦理醫保服務,得跑到政務服務中心去取號排隊,現在家門口就有服務點,不用來回奔跑,省了很多麻煩。”日前,居民許世輪在仁里社區“黨建+”鄰里中心,便快速辦理好了電子醫保等業務,這讓他十分有感。
在這個“黨建+”鄰里中心,讓仁里轄區一些上了年紀的婦女或者全職媽媽們特別“有感”的,還有靈活就業互助站。“平時有空了可以來站里上班,也可以拿回家做,好了再拿到站里,每個月多少能增加一些收入,真的很貼心。”
群眾這樣的獲得感,源自石獅各類鄰里中心服務功能的精準化、服務項目的精細化。“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設置服務功能,確保鄰里中心建成后,群眾愿意來、喜歡來。”石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理念貫穿鄰里中心建設、運營全過程。
前期走訪、調查中,各鄰里中心梳理出轄區服務群眾需求清單,而后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共性和彈性服務項目。共性需求上,主要是對照“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所樂、食有所安、事有所辦”6項基本服務功能,按需設置或整合服務資源;個性需求方面,則針對各區域產業特色、職工群眾特定訴求,有的放矢推出相關服務。比如,針對園區企業職工,建設寶蓋科技園、錦尚政和產業園、服裝智能制造園等園區型鄰里中心,創新孵化全省首個“零工市場”項目,助力靈活就業1300多人;針對電商從業人員,建設電商谷鄰里中心,提供電商人才積分、電商糾紛化解、電商職業技能實訓等精準服務;針對僑屬僑眷聚集的區域,設立7個僑親服務站,提供尋根謁祖、祖厝修繕等服務;針對戶外工作者,設立13個暖心驛站,配備愛心食品、電冰箱、微波爐、飲水機、急救藥品等,并設置人臉識別功能,為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環衛工人等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
靈活采取5類運營方式,讓服務活動常態長效
“這里的興趣課程很豐富,價格還便宜,以后再也不用特地帶小孩去市區上課了,真的很方便。”談起鴻山鎮五彩街區“黨建+”鄰里中心帶來的實惠服務,伍堡村村民老王感到十分滿意。
各“黨建+”鄰里中心區位優勢、人群特點、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相關基層黨組織業務能力、工作水平和要素保障不一,如何既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專業、便捷、舒心的服務,又讓“黨建+”鄰里中心各功能模塊可持續運轉,不斷激發長效活力?
石獅市按照“抓統籌、建平臺、做生態”理念,突出基層黨組織主體主導作用,全面實行聯席會議制,出臺常態化運營8條措施,有效聯結區域內各類重點管理服務單位黨組織,共商服務事項、共辦服務活動、共享服務資源,切實強化黨組織在鄰里中心建設、管護、運營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打破鄉鎮(街道)、村(社區)包辦的固定思維,樹立多元化運營思路,因地制宜采取自主運營、引進第三方機構、購買社工服務、對接部門資源、委托社團和協會組織管理等5種方式,把商業化運營和公益性服務有機相結合,著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服務組織積極參與、廣大群眾普遍歡迎的服務供給體系,推動“黨建+”鄰里中心常態長效運轉。
比如,針對園區企業招工招聘、群眾就業創業等高頻需求,寶蓋科技園“黨建+”鄰里中心引入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石獅分部運營“樂業驛站”,提供招工招聘、技能培訓、產學研合作、人才申報等服務,累計開展培訓活動124場,服務8215人次;針對“活動開展時斷時續”突出問題,開展市直部門巡回服務活動,組建19支下鄉入企志愿服務隊,每月輪流到鄰里中心開展輔導、文化、義診等公益活動,累計開展活動196場;針對“工作推進單打獨斗”問題,引導社會組織發揮行業優勢、專業優勢,推動食品行業協會、美容美發協會在鄰里中心中心設立愛心食物站、暖心義剪站16個,累計為戶外勞動者和低保戶送出價值19萬余元愛心食品,服務群眾1.6萬人次。
把群眾所盼變為群眾所贊。下一階段,石獅市將持續高質量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全覆蓋建設,把更多陣地建在老百姓的家門口,把更多服務送到群眾的心坎上,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滿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可持續。(通訊員 王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