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10日訊 幾幅明清時期的手繪地圖,里面或詳細或粗糙,均繪出當時的永寧衛以及寶蓋山上的姑嫂塔。昨天,石獅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表示,他們著手收集到了多幅古地圖,均有歷史上的航海家和地圖測繪者對永寧衛、姑嫂塔的描述,是歷史留下的印跡,對研究歷史、海絲申遺有一定幫助。
《泉州府輿地圖說》關于永寧衛的地圖
“這讓我們對永寧衛和姑嫂塔的了解從書籍延伸到了地圖上,更加直觀感受到兩者的歷史。”昨天,石獅博物館館長李國宏指著這些地圖說。
李國宏告訴海都記者,之前他們找到一份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泉州府輿地圖說》,該圖集中,有一部分將明朝時期永寧衛的布防以及其轄區詳細畫了出來,“永寧衛城這張圖,可以看到姑嫂塔和梅林港,但祥芝地理位置明顯標錯了。”李國宏說,地圖還附有一段圖說,介紹永寧衛的地理形勢、軍事部署等。
得到地圖后,他們查找和收集了眾多歷史資料,讓他們驚喜的是,在一些史書和地圖上,姑嫂塔在明清時期已被作為一種地標。
在一本古書上,他們找到一份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里面繪出了永寧衛的位置和姑嫂塔。在明弘治年間,莆田歷史學家黃仲昭所寫《八閩通志》里也這樣記載:“寶蓋山在永寧里二十都。上有石塔甚宏偉,商舶自海還,指為抵岸之期。”李國宏表示,這說明姑嫂塔在當時已成為航海標志,其歷史地位不言而喻。
之后,他們又找到了清朝道光年間繪制的永寧霞澤地圖、清代永寧桿頭鄉地圖、乾隆年間的彭山鄉里地圖,里面均能找到永寧衛和姑嫂塔。(海都記者 林永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