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健康的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去年,鳳里響應市里號召,向各個社區提出訂立《鳳里街道社區移風易俗居民公約》(簡稱《居民公約》)的倡議,獲得了各個社區積極響應。據悉,去年一年掀起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之風,整個鳳里街道共有61人去世,無一例違反《居民公約》,且有的不辦80歲或100歲壽慶捐款公益事業,有的簡辦喪事或不辦三載桌捐款公益事業,這些捐款數達40多萬元,主要用于發展老人事業、教育、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而僅喪事簡辦就為群眾節省了250多萬元,在整個鳳里街道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氣。
據了解,《居民公約》中提到“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兩大內容,公約中提到治喪期不超過5日;治喪期間不操辦酒席,入殮送草桌、中齋桌、出殯桌等一律以咸飯菜湯招待親友,不辦三載桌等5個細則。而喜事新辦中提到了“凡小孩滿月、周歲、十六歲和老人祝壽以及喬遷等喜慶活動,提倡不宴請、捐獻公益等5個細則。”
自從倡導《居民公約》以來,各個社區積極響應,在社區各個顯眼位置張貼《居民公約》,社區兩委及老人協會紛紛入戶宣傳告知,同時對逝者家屬進行走訪慰問,并告知《居民公約》內容。而有多個社區根據社區的情況采取切合實際的舉措,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寬仁、仁里兩個社區更是花大力氣多次聯系召開82個姓氏代表研究討論如何破解辦理喜事、喪事的鋪張浪費之風;新華、華南、龍華三社區聯合開展宣傳活動、入戶走訪慰問逝者家屬。
為什么此次在全市上下掀起的這股移風易俗之風能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支持呢?華南社區書記吳章建說:“喪事簡辦,杜絕鋪張浪費,不僅是減輕子孫的負擔,同時也是在告訴世人要善待生者,不要等到了人走了,才花一大堆無用的錢財來講排場講面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這無疑對群眾來說是一件惠民的實事,說出了許多群眾內心的苦楚……談起倡導喪事簡辦之事時,后花社區書記許棟培這樣說道。“去年我們社區有6人去世,他們都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在喪事簡辦這股東風的吹拂下,起碼為他們節省了三十多萬元,平均每戶差不多節省了四五萬元,而捐款給社區公益事業的達15萬元。”新華社區書記黃漢陽說道。(記者 王秀婷 通訊員 黃晉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