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夜晚,一張書桌,一盞燈光,手指劃過書頁,頗有“夜深還照讀書窗”的意境,這是對閱讀價值的一種守望。
大家都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其實它的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其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權。
宋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當今,市場經濟的名利考驗,網絡時代的信息浪潮,拷問的是人們怎樣對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頓心靈家園。于是,人們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然而,在強調重視閱讀的同時,莫忘維護版權。版權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支撐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網絡信息等產業,如何有效維護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版權”是“圖書”的前置條件,如果無視版權,圖書業不可能健康發展。而對國人而言,版權意識不是太強,有時保護知識產權的行動不太自覺。如果版權意識缺失、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就會導致侵權現象屢禁不止。
網絡時代,需求的擴大帶動了電商對電子書資源的需求,而電子閱讀設備突飛猛進的發展又凸現出電子書資源的相對短缺。目前,有些紙質圖書的數字版權并未出售,但網上已不乏盜版電子書。提高版權意識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面對互聯網侵權現象高發的特點,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監管準確有力、科學有效。還應加大對侵權人的懲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讓他們不敢輕易侵權,不敢輕易挑戰法律的底線。同時,要通過第三方網絡版權監測平臺,從源頭上有力地監控并預防侵權盜版行為的發生。
在閱讀的同時,應該重視維護版權,并以此對所有原創者表示尊重。(潮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