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頭直指印度社會問題
《摔跤吧!爸爸》取材于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他打破重重阻礙,在印度這個性別不平等的國家中,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并且引發廣泛的國際關注。而向來致力于印度公益事業和呼吁男女平等的阿米爾·汗,正是看中了這個特殊的題材,才將其搬上了銀幕。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難是從娘胎里就開始的,許多母親懷孕后都到醫院進行胎兒性別測定,一旦查出是女嬰,往往還在母親腹中就被扼殺。正如片中表現的那樣,馬哈維亞為了求子,尋遍了各種民間秘方,還因為連生四個女兒遭到村民們的冷嘲熱諷。但馬哈維亞沒有因此放棄夢想,他決定訓練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繼承父業,“金牌還是金牌,男女誰拿都一樣。”
一開始,兩個女兒對父親的魔鬼訓練是非常抵觸的,直到她們參加了一場同齡女孩的婚禮。14歲的新娘對她們不無羨慕地說:“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能為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和燒飯,當我一滿14歲就匆匆將我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仿佛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接下來我就要過一輩子與掃帚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從這一刻起,當冠軍已經不僅僅是父親的夢想了,而是兩個女兒為改變自己命運的覺醒。
為了爭取參賽資格,馬哈維亞甚至大膽地讓女兒進行了一場跨性別的男女大挑戰,一番激烈的搏斗后,證明他的女兒確實不比男人差。阿米爾·汗曾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印度這樣一個保守型社會,父親帶著女兒去參加摔跤比賽,是非常大膽的舉動,他從這個人物身上看到了一種性別的突破。“不只是他在精神上很強大,他的女兒在這方面也是非常強大的。”
影片的高潮是吉塔向英聯邦運動會冠軍發起挑戰,父親鼓勵她:“你的對手不僅是那個澳大利亞選手,還有那些歧視女性的人!”這番話不僅激發了女兒無窮的斗志,也是在為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女性發聲。一塊金牌改變的不僅是一個女孩的命運,更讓無數遭受性別歧視的印度女孩看到了希望。
事實上,阿米爾·汗的電影始終致力于反映印度的社會問題,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調侃了印度教育體系的僵硬刻板,而《我的個神啊》更是犀利地諷刺了印度的宗教愚昧,這次的新片《摔跤吧!爸爸》更是將矛頭對準了性別不平等的現實問題。此外,頗具社會責任感的他還制作了一檔電視節目《真理訪談》,內容涉及兒童性騷擾、種姓制度、家庭暴力、非法墮胎等尖銳問題。每一期話題對印度都是一次“地震性”的轟動。探討虐待兒童一期播出后,阿米爾·汗更是被邀請到印度國會作證,成功令國會通過了保護兒童法案。《時代周刊》因此稱阿米爾·汗為“印度良心”。(記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