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美雙方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即將于近期重啟協商條款,其中重要的內容包括影片發行的數量、市場宣傳發行的限制以及返還給電影公司的票房分成等,而進口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
當前美國國內電影市場正面臨票房增長緩慢和家庭娛樂業收入下滑的危機,與中國重新協商美國在中國發行影片協議之際,好萊塢正積極準備抓住五年來的首次機會更改在中國的相關條款,以便能在中國市場謀求更大收益。與美方重談電影發行協議將會對新興的中國電影產業帶來哪些沖擊和影響,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進口片增加會刺激中國電影消費,受沖擊的主要是創作生產行業
從某種意義上講,好萊塢電影是推動當代中國電影消費市場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電影體制機制改革發端于1993年。20多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受益于開放的市場化改革。1995年,中國電影開放市場,每年引進10部外國分賬大片;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每年進口20部分賬大片;2012年,中國進口片配額提升到34部。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國電影產業規模迅猛發展,二十多年間,中國電影實現了從電影年產不足百部到年產944部、年度總票房從8億多元到457.12億元的跨越式增長,堪稱世界電影發展歷史上的奇跡。同樣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國產電影票房為266.63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8.33%。全年票房過億影片84部,其中國產電影43部。目前中國銀幕總數已達3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美國電影作為中國電影產業生態圈的外來物種并沒有成為洪水猛獸。正如在人類文明史上,外部物種引進只要適當控制,避免其威脅到生物多樣性和破壞生態系統,就能一定程度上推動生產的發展,改善自然生態。從這個意義上看,單純的美國電影配額的增加,如果能得到有效掌控,將進一步振興中國電影發行和放映行業,刺激中國電影消費,促進中國商業電影院線擴張。相比較而言,受沖擊的主要在于中國國產電影的創作生產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