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如果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
時代變遷,日新月異,青年人的婚戀觀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已不再是唯一選擇。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和“青年之聲”聯合發布的《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當代青年擇偶更注重“內在的匹配度”,近七成青年擇偶“愿等待不愿將就”。
注重心靈合拍,崇尚美好愛情,堅持等待“那個對的人”,這無可非議。畢竟本著對婚姻負責的態度,在感情基礎上建立起的家庭,才更加穩定和幸福。然則,很多都市適婚青年堅持“寧缺毋濫”,“80后”、“90后”晚婚、不婚現象越來越常見,有些甚至成了“恐婚族”。不僅是大都市,這一現象在泉州也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消極的婚戀觀起了助推作用。比如,有的年輕人抱有太理想化的想法,稍有“不合拍”便放棄進一步接觸的機會;有的過于放大婚后的經濟壓力和育兒負擔,缺乏承擔家庭責任的信心和勇氣。
戀愛婚姻是每個人必然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任何人都有追求美滿婚姻的權利。“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唯美愛情愿語在千年之前已然寫下。然而,任何理想都要建立在實際行動之上,美好的愛情更需要主動爭取。期待青年人樹立更加積極的婚戀觀,要相信“在遼闊的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云為你繚繞”,不一味排斥相親等接觸異性的機會,為自己的幸福而主動出擊,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勇敢去愛與被愛,才有機會遇見“那個對的人”。(劉建陽(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