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激發和釋放人才活力,不僅要尊重人才,更應尊重人才價值,為人才實現價值創造條件。
推動人才價值實現,最根本的就要不斷突破人才發現、評價、流動、培養、服務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既堅持向用人主體放權,又要為人才“松綁”,通過加強市縣兩級的政策聯動、機制聯動、平臺聯動、項目聯動,將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引向深入,切實加快轉變人才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簡單來說,就是人才要有干事創業的大舞臺,創新勞動成果要得到充分認可和尊重,作出貢獻的人才要能夠“名利雙收”。
推動人才價值實現,應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敢不敢沖破人才發展的“天花板”,能不能打破人才評價的“籬笆墻”,會不會開啟人才創新的“智慧門”,對于人才而言至關重要。各級各部門要深化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改革,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發揮政府、市場、用人主體、專業組織、專家權威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分類構建體現不同職業、不同崗位和不同層次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要發揮人才評價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人才價值取向,營造全社會尊才重才的共識。
推動人才價值實現,還要有更廣的眼界、更寬的胸襟、更好的服務。“鳥無定棲,林茂則赴”。吸納人才不是一錘子買賣,關鍵要有長遠目光,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公平的競爭機制和優質的服務環境。就泉州而言,必須堅持人才跟著產業走,發揮城市創業活力,在精準服務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吳宗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