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聽說過“共享護士”嗎?打開手機APP,手動下單,即可呼叫護士到家中提供打針、輸液、換藥等服務。最近,不少App都推出了“醫護到家”、“護士到家”等服務,也就是“共享護士”。當下,山東、福建、陜西等地悄然興起“共享護士”醫療模式,醫療衛生領域搭上了“共享經濟”快車。比如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雙創中心,就推出“共享護士”平臺,是福建省首個“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項目,需要長期定期護理的患者,通過手機預約,就可以在家享受護士上門服務。如何看待共享護士這一新生事物?該如何健全相關管理制度?
本期嘉賓:宏驥、李振忠、徐建輝
“共享護士”值得推廣
□宏驥(退休教師)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打印機等如雨后春筍涌現,此乃社會、科技發展造福百姓的表現。如今的“共享護士”,開始實現治病輸液可以足不出戶,這是社會對于舒適醫療的憧憬和期待,值得充分肯定、點贊。
“共享護士”利于解決許多老人就醫難的問題。特別對那些長期臥床不起、行走困難的老人,通過子女幫助,手機預約,讓護士上門服務,避免老人和家屬到醫院費時費力排隊、等候等困難。有不少的老人,居住在偏僻、邊遠山區,距離衛生服務中心、醫院遙遠,如果能通過護士上門服務,那是再好不過了。還有,老人特別是高齡老人,未知數和變數很多,始料未及的突發性病變,往往令親人束手無策,分分秒秒關系安危,通過醫、護上門服務,很可能給患者帶來福音。
“共享護士”能將分散的護士資源優化配置,打破傳統的醫療行業堡壘,為出院患者、母嬰、居家老人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為專業護理服務進入家庭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共享護士”也需“共享”風險
□李振忠(轉業軍官)
“共享護士”之所以會成為一些老人及有老人的家庭青睞,其最大的賣點在于,其一縮短就醫時間,給病人“不折騰”帶來便利。其二是專門便利性。“共享護士”可能的好處在于,專人護理,定點護理,隨叫隨到。這對于若干年來一直延續的不到醫院看不了病的模式來說,豈不是一種最大的反轉?其三是家庭私密性與人性化。到醫院看病,既無私密性,更少人性化,而隨叫隨到的“護士到家”模式中的護士,因為市場競爭的關系而可能促使他們更愿意以常規的而非俯視的眼光來看待病人,因此也就多了些人性化與市場常規性。
同樣,“共享護士”也需“共享”風險。一家三甲醫院護理部負責人提醒,在家輸液有一定的安全風險,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難以搶救,因此患者和家屬一定要謹慎。關于“共享”風險,必須從護士資質準入根源上扎緊口子,而護士資質準入,又絕不能僅僅由相關推出該服務項目的醫院等平臺來核準,而只能由醫療管理相關部門來核實核準??梢姷目己四J綉斒牵l推出服務,誰負責審核,而最終核準權應當在醫療管理機構。
其次,應當防止“共享護士”中的“南郭先生”。在某款“共享護士”APP上,標注的醫院信息顯示,涉及陜西西安多家三甲醫院,也有個別是門診部和學校醫院,醫院是否真實難以判定。如果連醫院的真實性都不能明確判定,那“共享護士”中的“南郭先生”們如何剔除?如果發生了醫療事故,則一定人命關天,那到時候其風險性就絕非一般意義上的風險,而一定會是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大問題。如此風險,不由推出醫院、醫療管理機構共同承擔怎么可能避免?
“共享護士”還須制度護航
□徐建輝(公務員)
現階段全面推廣“共享護士”也不是沒有一點問題。例如,它在運營中會不會出現諸如外賣等其他互聯網服務平臺常見的“人證不合”、冒名頂替的“黑護士”問題?再說,就算是“有證”的正規護士,其專業素養和擅長領域也千差萬別,況且上門護理也不比在醫院病房,萬一出現緊急情況也不好及時、有效處置,容易引發醫療事故和相關糾紛。因此盡管“共享護士”“看上去很美”,但其中暗藏的風險隱患也不容小覷。同時還有法律人士指出,當前不但對涉及“共享護士”服務的醫療責任不好認定,并且還有可能“被認定為違法執業”。
醫護服務關系患者健康安危,不容出現任何問題。為此,相關部門應當針對“共享護士”這一新事物、新服務,未雨綢繆、提前謀劃,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建立完善“共享護士”準入制度和運營規則,明確監管部門和經營紅線,健全配套的責任劃分、權益保障和爭議糾紛解決機制,確保“共享護士”服務在安全、規范的軌道內運行,讓它更好造福廣大患者。不要總是等到問題發生、眾議洶洶之時才想起亡羊補牢、救火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