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期,上海鐵路局抓住時機,精準扶貧,開足馬力,優先運輸安徽等地支農物資。今年1月至3月7日,該局運送化肥、農膜、柴油和糧種等支農物資13256車、逾80.84萬噸,為農資、化工企業提供了運力支持。(3月9日 中青在線)
“一年之計在于春”,剛剛進入三月,辛勤的農民們早早來到農田,一刻不停地忙碌著:他們犁好了地、插好了秧苗,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廣撒化肥,讓農作物快快成長。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各大化肥廠家亦是“痛并快樂”著:市場需求大,意味著銷售額和利潤有望一路走高;但是,如何將這些化肥盡快送到各地農民手里,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如果通過公路運輸,增加運輸車輛雖能實現快運目標,但是相應運輸費用必將大幅上揚,確實有些不劃算;如果走水運,一則速度不快,二則水運輻射范圍有限,同樣不是好選擇。那么,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讓農民們及時拿到化肥,又能節約企業開支呢?
對于這些化肥企業的疑問,鐵路迅速給出了答案:這個可以有!首先,鐵路部門重點安排涉農物資運輸,搶開“支農快車”。具體做法是:通過優先安排計劃、優先配送空車、優先取出重車、優先編解列車、優先掛運發車等措施,盡量減少中間作業環節,這一系列“綠燈”確保了化肥等涉農物資第一時間發送出去。其次,鐵路部門還為眾企業制定物流方案,減少運輸開支。以淮南化工集團為例,承辦其運輸任務的淮南貨運中心主動幫助他們設計班列、噸袋運輸等物流方案,并且派出專人進廠,指導專用線快速裝車,加速車輛周轉,從而節省了運輸費用支出。第三,鐵路部門主動為企業解決后顧之憂,減少運輸損耗。氯化鉀、尿素等復合肥,最怕就是運輸途過程中受潮。針對這一顧慮,鐵路部門在棚車緊張的情況下,提前備好人力、車輛、篷布,采取以棚車為主、敞車為輔的辦法,做好化肥裝車,并備好篷布,利用敞車苫蓋篷布等方式,盡力做好防潮工作,切實維護了企業的利益。
在諸多優惠措施的助力下,一趟趟滿載化肥的“支農專列”馬不停蹄趕赴全國各地,確保了廣大農民春耕生產不延誤。化肥順利送到了,如釋重負的企業在嘗到甜頭后,主動將原計劃水運、公路運輸的那部分,全部交由鐵路運輸。由此可見,鐵路助力春耕,實乃多贏之舉:農民不誤農時、企業實現雙增長、鐵路搶得市場。筆者希望鐵路部門以后多多主動出擊,努力迎合市場的需求,為企業和民眾帶來更多的實惠和驚喜。(文/徐向榮)
(作者授權閩南網首發,轉載請聯系閩南網,未經許可擅自轉載,將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