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達標是關鍵,誰在“裸燒”石油焦?
其實,最可怕的不是石油焦,而是在使用石油焦時有沒有采取環保措施。談到排放,社會公眾很關注電廠、鋼廠這些“大老虎”。其實,對于大企業的監管相對容易,現在電廠治污技術都很先進,只要按照規范好好做,肯定能達標。
國家能源局要求,燃石油焦發電項目,應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確保達標排放。新建燃石油焦發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現役機組按照國家煤電節能減排有關要求,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節能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燃石油焦發電項目改造為燃氣發電項目。同時,企業要開展環境監測,接受環保部門監督并公開相關監測信息。
“不管企業使用哪種燃料,排放的標準都是一樣的。企業都必須實現達標排放,否則就是違法。” 柴發合強調,我國對電力、水泥、玻璃等行業制定了更嚴格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企業使用煤炭也好,使用石油焦也好,都必須對脫硫、脫硝、除塵進行升級,包括重金屬的治理。
真正難辦的,是那些“小散”們。一些“小散亂”企業,幾乎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如果沒有相應的環保設備和措施,就用石油焦作燃料,那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將是嚴重的,就有可能成為霧霾的重要源頭。偷排偷放這個問題,需要特別重視起來,環保監管要實現“全覆蓋”,重點排查哪些企業在用石油焦作燃料,環保設備和措施是否到位,切實把排放源頭找出來、管起來!(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