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校園沖突都是欺凌
孩子終將會長大,讓他們在對抗與反抗、沖突與和解中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學會如何解決糾紛,是成長的必修課。
-------------------------------------------------
這幾天,有關(guān)校園“欺凌”的事件再次吸引輿論的關(guān)注。不少公眾都對校園欺凌充滿憤怒,呼吁盡快根治這一校園頑疾。作為一名家長,我很理解父母們的擔心和憤怒。但是,對于校園里孩子們之間的沖突,需要一種相對客觀冷靜的態(tài)度,因為不是所有的沖突,都是“欺凌”或者“暴力”。
兒童因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在玩耍時,或者是在幼兒園、學校里與同齡人發(fā)生矛盾導致推搡、打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特別是男孩之間的武力爭斗,幾乎不可避免,只要不是特別暴力,后果不嚴重,通常也都被“無奈”地接受。盡管家長、教師都不希望發(fā)生此類事件,也都會對男孩進行批評教育,但幾乎每個男孩家長,都要多多少少面對打架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發(fā)生肢體沖突,這是他們的身體、心理決定的。
不同的家長、老師,解決沖突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我認識的一位家長就認為,男孩成長期如果一次架都沒打過,肯定不是一件好事,長大后不會知道“男人之間”的解決辦法。她兒子小學時與同學打架,她反對雙方家長和老師用大人的威嚴介入沖突,堅持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老師和對方家長非常惱火,認為她不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但是幾天之后,兩個男孩子之間的矛盾自行解決,不打不成交,還成了好朋友,友誼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可以分為多種情況,有些是相互嬉鬧,但因為孩子還不能掌握輕重,有時會引起其中一方不滿,造成打斗和沖突;有的是因為孩子淘氣,惡作劇引起另外一方的反感,過分玩笑的后果孩子們估計不到,也會造成進一步的打斗。
以上這幾種情況,應(yīng)該說都談不上欺凌,所以當孩子之間出現(xiàn)問題,老師和家長要盡可能保持冷靜。欺負、凌辱、霸道,這樣的詞不要輕易用在一個只想嚇唬或者捉弄一下同學的孩子身上,讓原本單純調(diào)皮的孩子戴上這樣一個大帽子,不知會給他帶來多么沉重的心理負擔。就像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男孩女孩相互有好感,正常的交往被扣上“早戀”的帽子,結(jié)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當然,不否認校園欺凌的存在。有些孩子受家庭影響,喜歡用武力解決一些沖突;有些孩子長期以欺負同學為樂,也有學生長期受到校園小霸王的各種欺負。對于這些現(xiàn)象必須零容忍,學校、老師、家庭通力合作,杜絕校園暴力。
當孩子在學校與同學出現(xiàn)矛盾,家長的憐惜、焦慮是可以理解的。現(xiàn)在城市中大部分中小學生還是獨生子女,孩子從出生就在家庭中備受幾代人的呵護,不管是受到心理還是身體上的傷害,都會讓家長難受。但是,孩子的世界不是成人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規(guī)則和解決辦法。孩子終將長大,讓他們在對抗與反抗、在沖突與和解中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學會如何解決糾紛,是成長的必修課。孩子“上課”的時候,大人還是不要打擾,即使按捺不住心情探頭張望,也請保持克制和安靜。畢竟,那是他們的世界。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