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開學在即。近日,教育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人社部辦公廳、國家工商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對存在安全隱患、開展超綱培訓等7類校外培訓亂象,開展專項整治。消息一出,有人翹首以盼、充滿期待,但也有人對能否真正給學生減負,未抱樂觀的態度。
時下,校外培訓十分火爆,每年上億人次中小學生參與,形成了8000億元的市場規模,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補習需求。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等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占坑班、超綱教育等現象拔苗助長,讓素質教育無從談起,同時,高昂的培訓費也讓家長們不堪重負。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直指各種亂象,針對超綱教學等不良行為,通知強制校外機構公開公示培訓內容;針對參加“占坑班”競賽以求名校預錄取的情況,通知嚴禁校外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登記考試及競賽;針對個別教師在課堂上有所保留,鼓勵學生參與校外培訓,則要求堅決查處此類教師……凡此種種,可謂切中時弊、對癥下藥,然而新政策能否實現藥到病除,仍有待實踐檢驗。
縱觀多年來教育部門不斷出臺各種禁令,校外培訓亂象沒有因此收斂,反而屢禁不止,培訓市場甚至一年比一年火爆。顯然,在升學考試的剛需下,以及優質教育資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的客觀條件中,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搶占有利的競爭位置,校外補課已經成為中小學生的常態。甚至,校內越給學生減負,學生就越參加校外培訓。
不難看出,校外培訓亂象的根源其實在校內,學校教學質量的參差不齊和各種短板,無法滿足學生應試教育的需求,才催生了日益龐大的校外培訓市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在應試教育已被妖魔化的背景下,不批評和反對應試教育,似乎就站錯了隊,許多學校只能高舉素質教育大旗,而在暗地里實行應試教育。其結果必然是,既無法真正開展素質教育,又受限于各種減負約束和規定,難以放開手腳提高應試教育的水平,這才是導致教育部門減負令頻頻落空、學生學習負擔不減反增的真正原因。
顯然,要破解校外培訓亂象,除了加強整頓之外,提高校內的教學質量才是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而要提高校內教學質量,首先就要理性看待應試教育。不可否認,應試教育確實存在許多弊端和不足,推進素質教育也勢在必行。但如果我們不看清當前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與日益旺盛的需求之間的矛盾,而一味把應試教育視作洪水猛獸,不僅于事無補,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會帶來校外補習亂象愈演愈烈的副作用。
進而言之,應試教育是當前優質資源仍然供不應求的現實選擇,考試作為選拔人才公正公平的方式,在東方更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我們不必妄自菲薄,而應該對之加以改良和創新。在當前的現實情況下,與其讓許多學校“掛羊頭賣狗肉”地推行素質教育,不如循序漸進,不斷改進創新應試教育的教學教育方法,切實提高校內的教學效率和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減少學生校外補習的時間,減輕學生負擔,并在此基礎之上,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逐步推進素質教育。
一言以蔽之,根除校外培訓亂象,也得“校內”發力。(鄭運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