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離場,拒簽聲明,推特“怒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任性舉動,打破了七國集團(G7)試圖展現的脆弱團結。日前,隨著G7峰會在加拿大草草收場,昔日盟友不歡而散,“對掐”叫板不絕于耳。這場被稱為“史上最分裂”的G7峰會,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分歧暴露無遺。
從未如此分裂
6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近幾天引發國際輿論熱議的G7領導人合照做出回應,稱照片“看似不友好”,但實際上“非常友好”。
當然,這并不能掩蓋美國和其西方盟友之間的紛爭與裂痕。
英國路透社11日報道稱,歐盟將對美國的鋼鋁關稅措施進行報復。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和加拿大一樣,歐盟正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制定應對美國鋼鋁進口關稅的措施。他們對特朗普在G7聯合聲明的問題上“突然反水”表示遺憾。
6月9日,G7首腦峰會在加拿大魁北克落幕。會后,G7發表聯合聲明。然而,此后不久,特朗普在推特發文,抨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峰會上表現謙遜溫和,卻在特朗普離開后稱美國的關稅是對加拿大的侮辱,加拿大不會被牽著走。特朗普稱,基于特魯多的發言以及加拿大對美國農民、工人和公司征收重稅的事實,他已指示美方代表不支持聯合聲明,同時考慮對進入美國市場的進口汽車征稅。
而這只是G7近來分歧日益嚴重的冰山一角。
5月31日,白宮宣布,特朗普決定不再延長豁免期限,美國將從6月1日起向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征收進口鋼鋁關稅。這一決定當天便引發歐盟和墨西哥的反對。
此后,不愉快的陰云緊緊籠罩G7。峰會前夕,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以法文和英文聲明稱:“美國總統可能不介意被孤立,但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不介意簽署一份6國協議。”特魯多則在特朗普宣布退出聯合聲明后稱,加拿大將在7月1日采取報復措施。
“峰會爭吵讓特朗普將西方拖入危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稱,“嚴酷的”G7峰會收場表明,跨大西洋聯盟從未這么分裂過。
另有消息稱,歐洲國家已將貿易方面的分歧延伸到防務層面。歐洲防務局現任首席執行官喬治·多梅克近日稱,歐盟成員國應該減少與美國的武器貿易,以實現歐洲大陸更大的“戰略自主權”。
一切“美國優先”
“最近這個時間節點,正逢西方國家需要就伊核協議、加征鋼鋁關稅等諸多關鍵問題做出最終回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正因如此,美國的西方盟友在峰會之前迫切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對特朗普集中施加影響,令其態度有所轉圜。
然而,特朗普不僅不吃這一套,反而使出更大殺手锏,拒絕簽署G7峰會聯合聲明。這對G7來說無異于一記重創。分析普遍認為,美國與加拿大、日本以及歐洲在G7峰會前后的交鋒,凸顯出特朗普政府與美國傳統盟友之間的分歧正日益加深。
“這些分歧看似是因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而起,實際涉及國際經濟體系的未來去向。”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G7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西方發達國家建立的一個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既包括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政策協調,也包括如何領導全球經濟體系的協調。如今,西方盟友希望美國繼續維護既有國際經濟秩序,并在其中扮演領導角色,但特朗普并不樂意。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看重現實利益,自有一套價值標準和行事邏輯。上臺之初,他就打出“美國優先”的標牌,一系列看似充滿不確定性的舉動,令西方盟友幾番“抓狂”,追根溯源,均是源自這一理念。
“特朗普對美國的國家利益進行了重新定義,認為所謂的全球領導地位是虛妄的,美國最核心的利益就是現實可見的經濟利益。”李巍說。
崔洪建也認為,特朗普將美國國家利益和美國經濟利益掛鉤,鎖定國內的支持人群,滿足他們的需求,由此塑造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形象。“特朗普的不少想法和行為方式,比如‘推特外交’,與傳統相違背,讓西方盟友很不適應,常常認為他是心血來潮。實際上,在其行為之后,特朗普的思維一貫性還是較為明顯的。用商業行為的規則和方式改變美國外交傳統以及美國與盟友的相處方式,也是其表現出來的一種確定性。”
對于西方盟友來說,接受這樣一個伙伴,需要時間。而在找到相處之道之前,摩擦的陣痛不可避免。
艱難維系同盟
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西方盟友的孤立和叫板很難換來讓步。
“特朗普在短期之內做出讓步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這會影響其兌現競選承諾的形象。”崔洪建指出,西方盟友也已看清這一現實。“目前,它們一個比較現實的預期,是希望特朗普政府不要變本加厲,在其他問題上再度發難。”
5月底,德媒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汽車及其零配件啟動“232調查”,以確認該類進口是否損害美國利益。據悉,這一調查可能導致美國對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消息一出,德國、日本等國汽車界瞬時坐立不安。如果美國就汽車進口再揮貿易大棒,西方盟友面臨的打擊將更為沉重。
對于G7來說,最為嚴峻的還是它們的未來。一番唇槍舌戰,甚至圍繞貿易關稅真的劍拔弩張之后,G7還能否一起愉快地走下去?“G7的未來陷入疑問。”英國《金融時報》說。
“整個西方世界的分裂,很大程度上會令G7受到影響。”李巍認為,不過,不必過分夸大西方盟友之間的分歧。“當面對共同挑戰時,它們隨時又會團結到一起。”
李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特朗普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會繼續保持高度的靈活性,根據形勢變化,見招拆招。具體來看,出于想要改善對俄關系的考慮,特朗普短期之內沒有太大動力緩和與歐洲盟友的關系;反之,亞太地區的一系列挑戰可能會令特朗普注重強化與日、澳等這一地區盟友的關系。
相比特朗普的任性而為,其他盟友需要掂量的利害關系明顯更多。
德國《國際政治》雙月刊近日刊文稱,歐洲的繁榮乃至政治體制依然嚴重依賴美國,要想擺脫這種依賴,必須承擔極高成本。因此,將美國持久留在歐洲,這仍是歐洲的一個核心訴求。
“目前,在G7,其他西方國家還是相對被動。從情感上,他們不愿與特朗普打交道,但從理智上,他們又不得不拉住美國。”崔洪建認為,接下來,其他西方國家還是會試圖保留G7這種形式。“只有這樣,才能給它們更多自信。”